[发明专利]视网膜修复器有效
申请号: | 201180067491.6 | 申请日: | 2011-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700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23 |
发明(设计)人: | A·帕加尼 | 申请(专利权)人: | 意法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F9/08 | 分类号: | A61F9/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11256 | 代理人: | 王茂华 |
地址: | 意大利阿格*** | 国省代码: | 意大利;IT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视网膜 修复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视网膜修复器。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目前存在为具有视力损伤的人士设计的可用的许多视网膜修复器,这些视网膜修复器是具有医疗目的的电子系统。
一般而言,视网膜修复器执行如下功能,该功能至少部分地弥补由视网膜本身的病理状况(诸如色素性视网膜炎)引起的视网膜的减弱的功能。
更具体而言,将视网膜修复器划分成视网膜外(epiretinal)型视网膜修复器、视网膜下(subretinal)型视网膜修复器、脉络膜上(suprachoroidal)型视网膜修复器和巩膜上(suprasclera)型视网膜修复器。在使用中,至少部分地在视网膜的暴露于光的表面上(因此在视网膜的面向晶状体的表面上)布置视网膜外型修复器。然而,至少部分地在内部视网膜(更具体为双极细胞层)与所谓视网膜色素上皮之间布置视网膜下型修复器,该视网膜色素上皮是位于视网膜本身的外部的色素细胞层。脉络膜上型视网膜修复器至少部分地布置于脉络膜与巩膜之间。巩膜上型视网膜修复器至少部分地布置于眼睛以外并且与巩膜接触。
也就是说,无论什么类型,视网膜修复器各自包括相应内部单元和相应外部单元。在使用中,相对于眼睛在外部设置外部单元,而在眼睛以内并且具体在玻璃体内设置内部单元。
举例而言,图1a示出视网膜修复器1,该视网膜修复器的外部和内部单元分别由2和4标示。
外部单元2包括发送器6和第一天线8,该第一天线电连接到发送器6并且例如由线圈形成,该线圈由传导材料制成。
内部单元4包括也例如由传导材料的线图形成的第二天线10。另外,内部单元4包括集成电子器件12和将第二天线10连接到集成电子器件12的电连接线缆14;例如电连接线缆14可以是柔性电总线。
集成电子器件12作为人造视网膜来工作并且包括多个光检测器18(图1b)、电子电路装置19(图2)和多个电极20(图1b)。
如图1b中更具体所示,集成电子器件12具有基本上平行六面体的形状并且具有底表面12a和顶表面12b。光检测器18面向顶表面12b以便来自外界的光可以到达光检测器,而电极20在底表面12a下面延伸。底表面12a又例如借助适当粘合层(未示出)约束到在实践中承载集成电子器件12的电连接线缆14。
如图2中更具体所示,电子电路装置19电连接到光检测器18和电极20。另外,电连接线缆14至少包括第一传导元件14a和第二传导元件14b以及绝缘护套14c,该绝缘护套包封第一和第二传导元件14a、14b并且承载集成电子器件12。第一和第二传导元件14a、14b例如分别借助第一过孔21a和第二过孔21b电连接到电子电路装置19。此外,第一和第二传导元件14a、14b分别电连接到第二天线10的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另外,第一和第二传导元件14a、14b、绝缘护套14c和电极20使得电极20本身穿越电连接线缆14而未电接触第一和第二传导元件14a、14b,而是实际上仅接触绝缘护套14c。另外,如果在底表面12a与绝缘护套14c之间设置的粘合层存在,则电极20穿过它延伸。
如先前提到的那样并且如图1a中所示,在使用中,在内部单元4位于其以内的眼睛附近设置外部单元2。例如可以在一对眼镜上以如下方式装配外部单元2,该方式为在该对眼镜的透镜内布置并且具体沿着所述透镜的边缘布置第一天线8以便使光透过眼睛。眼镜的臂可以承载发送器6。
以如下方式在眼睛以内设置内部单元4,该方式为在晶状体附近布置第二天线10,可能围绕晶状体本身的一部分。
集成电子器件12布置在眼睛的视网膜附近并且具体以如下方式布置,该方式为电极20将接触由晶状体的光轴穿越的与瞳孔相对并且包括所谓斑点(macula)的视网膜部分。最后布置电连接线缆14以便沿着眼球的内壁穿过而未越过晶状体的光轴。
更具体而言,布置第二天线10以免遮蔽穿越晶状体的光线的路径,并且因此以便使穿过晶状体透过的光能够到达视网膜。因而布置第二天线10以便围绕晶状体的光轴。在实践中,在第二天线10由传导材料的线圈形成的情况下,所述线圈的轴大致上与晶状体的与集成电子器件12以及其它部件相交的光轴重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意法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意法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8006749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