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除去气态污染物的方法和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180064378.2 | 申请日: | 2011-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7012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23 |
发明(设计)人: | B.巴布劳;J.W.莱斯特;F.维特斯 | 申请(专利权)人: | 阿尔斯通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14 | 分类号: | B01D53/14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肖日松;严志军 |
地址: | 瑞士*** | 国省代码: | 瑞士;CH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除去 气态 污染物 方法 系统 | ||
1. 一种用于再生洗涤溶液的系统,所述洗涤溶液用以从气体流除去气态污染物,所述系统包括:
第一热交换器,其用于在热的再生洗涤溶液与用过的洗涤溶液之间传递热,以形成第一加热的用过的洗涤溶液;
第二热交换器,其用于在所述热的再生洗涤溶液与来自所述第一热交换器的所述用过的洗涤溶液的至少一部分之间传递热,以形成第二加热的用过的洗涤溶液;以及
再生器,其布置成接收所述用过的洗涤溶液、所述第一加热的用过的洗涤溶液和所述第二加热的用过的洗涤溶液,其中,所述第二加热的用过的洗涤溶液具有大于所述第一加热的用过的洗涤溶液的温度,而所述第一加热的用过的洗涤溶液具有大于所述用过的洗涤溶液的温度。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再沸器,其布置成接收来自所述再生器的再生的洗涤溶液;所述再沸器布置成加热所述再生的洗涤溶液,以形成蒸汽和热的再生洗涤溶液。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吸收器,其布置成接收包括气态污染物的所述气体流。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冷却单元,其布置成接收来自所述第一热交换器的所述热的再生洗涤溶液并冷却所述热的再生洗涤溶液,以形成冷却的再生的洗涤溶液。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器布置成接收所述冷却的再生的洗涤溶液。
6.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冷却单元,其与所述吸收器流体连通,其中,所述第二冷却单元从所述吸收器的第一退出水平接收用过的洗涤溶液,并且使冷却的用过的洗涤溶液返回至所述吸收器的第一再引导水平,其中,关于所述吸收器中的洗涤溶液流,所述第一再引导水平在所述第一退出水平上游。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器还包括:
第二退出水平,其用于将用过的洗涤溶液提供至所述第二冷却单元,其中,关于所述吸收器中的所述洗涤溶液流,所述第二退出水平在所述第一退出水平上游。
8.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器为填充床塔。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床塔包括相似填料的多个吸收区段。
10.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床塔包括不同填料的多个吸收区段。
11. 一种用于再生洗涤溶液的过程,所述洗涤溶液用于从气体流除去气态污染物,所述过程包括:
将用过的洗涤溶液的第一部分提供至再生器;
将所述用过的洗涤溶液的第二部分提供至第一热交换器,以在热的再生洗涤溶液与所述用过的洗涤溶液的第二部分之间传递热,以形成第一加热的用过的洗涤溶液;
将所述第一加热的用过的洗涤溶液的第一部分提供至再生器;
将所述第一加热的用过的洗涤溶液的第二部分提供至第二热交换器,用于所述热的再生洗涤溶液与所述第一加热的用过的洗涤溶液之间的热传递,以形成第二加热的用过的洗涤溶液;以及
将所述第二加热的用过的洗涤溶液提供至所述再生器,其中,提供至所述再生器的所述第二加热的用过的洗涤溶液具有比提供至所述再生器的所述第一加热的用过的洗涤溶液的温度大的温度,而提供至所述再生器的所述第一加热的用过的洗涤溶液具有比提供至所述再生器的所述用过的洗涤溶液的温度大的温度。
12.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过程,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使所述用过的洗涤溶液、所述第一加热的用过的洗涤溶液和所述第二加热的用过的洗涤溶液与所述再生器中的蒸汽接触,以形成再生的洗涤溶液。
13.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过程,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再沸器中加热所述再生的洗涤溶液,由此形成所述热的再生洗涤溶液。
14.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过程,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将所述热的再生洗涤溶液提供至冷却单元,以形成冷却的再生的洗涤溶液,所述冷却单元定位在所述第一热交换器与吸收器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阿尔斯通技术有限公司,未经阿尔斯通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80064378.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