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显示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1180062326.1 | 申请日: | 2011-11-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7054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8 |
| 发明(设计)人: | 滨田一成;矢部祯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精机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G09F13/18 | 分类号: | G09F13/18;B60K37/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幸商标专利事务所 11216 | 代理人: | 刘激扬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显示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装载于汽车等上的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通过导光部对从光源射出的光进行导向,对图案显示部等进行照明。
背景技术
作为这种技术,比如,在专利文献1~3中公开有导光体,该导光体包括:片状的片状部件,该片状部件具有柔性和透光性;低折射率部,该低折射率部设置于该片状部件的两个表面上,该低折射率部的光的折射率低于片状部件。但是,在上述专利文献1~3公开的导光体中,由于没有考虑导光体引导而射出的光所照射的图案,故在采用该导光体对规定的图案进行照明的场合,具有不能够以良好的效率对图案进行照明的问题。
于是,本申请人提出一种显示装置(日本特愿2010-110608号申请),在该显示装置中,通过对从导光部件的端部射入的光进行导向、对应于图案显示部设置光扩散部,由此,防止或减少光从导光部中的多余的部分射出的情况,能以良好的效率对图案显示部所显示的指标部进行照明。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昭51-7344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昭52-87046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4-23290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上述显示装置具有下述的问题,其中,越接近光源,指标部的发光亮度越高,伴随从光源到指标部的距离越大,光发生衰减、发光亮度降低。另外,在多个指标部从光源看排列于基本一条直线上的场合,按照从接近光源的指标部起的顺序,许多光射出(消耗),由此,从光源观看,在位于某指标部的背后的指标部中,具有发光亮度低的问题。另外,从光源观察,在位于以使指针轴等穿过等为目的而开设的孔的背后的指标部中,具有出现孔的阴影、亮度降低的问题。另外,还具有因端面形状的问题,由于通过端面而反射的光使端面附近变亮,产生亮度不均匀的问题。
针对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不依赖于从光源到指标部的距离和指标部的位置关系,可以基本均匀的亮度对全部的指标部进行照明。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按照权利要求1,本发明涉及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光源;导光部,该导光部对从该光源射出的光进行导向;图案显示部,该图案显示部具有使该光射出的光射出部;低折射率部,该低折射率部设置于上述导光部和上述图案显示部之间,其光的折射率低于上述导光部;以及光扩散部,该光扩散部形成于上述导光部上,将上述导光部所导向的上述光扩散,
其特征在于,至少在与上述光射出部相对应的区域内具有改变射出效率的显示光调整部。
另外,按照权利要求2,上述显示光调整部由上述光扩散部和光调整用低折射率部构成。
发明的效果
按照本发明,对应于图案显示部的图案设置使光透射的指标部(光射出部),除此以外而设置光不发生透射的非透射部,由此可防止或减少光从导光部的多余的部分而射出的情况,以良好的效率对图案显示部所显示的图案进行照明。
另外,可提供下述的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不依赖于从光源到指标部的距离和指标部的位置关系,可以基本均匀的亮度而对全部的指标部进行照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组成部件的立体图;
图2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主视图;
图3为沿图2中的C-C线的剖视图;
图4为显示光调整部设置于导光部的外面上的显示装置的剖视图;
图5为图2的A部、B部的放大图;
图6为图2的A部、B部的放大图(第2实施方式图);
图7为导光部内的光路示意图;
图8为第3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剖视图;
图9为第4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剖视图;
图10为第5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剖视图;
图11为第6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显示装置100由显示规定图案的显示部件10与射出光的光源20构成。
显示装置100通过显示部件10的端部接收光源20射出的光,将其从显示部件10的规定区域而射出。具体来说,显示装置100用于比如车辆用仪表、移动电话、显示器等。在本实施方式中,显示装置100为用于车辆用仪表的类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精机株式会社,未经日本精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8006232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