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制冷剂压缩机有效
申请号: | 201180061392.7 | 申请日: | 2011-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7030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8 |
发明(设计)人: | 石川勉;森田雄二郎;田口幸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电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B39/02 | 分类号: | F04B39/02;F04B27/08;F04B39/16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顾峻峰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制冷剂 压缩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车辆用空调系统等中使用的制冷剂压缩机,特别是润滑油的回流结构。
背景技术
在制冷剂压缩机中,使润滑油混入到吸入或排出的制冷剂中,但是当向空调系统侧流动的油循环率(OCR)增高时,会妨碍热交换的进行,结果使制冷性能下降。因而,要求降低油循环率。
因此,如专利文献1所示,设置有使润滑油与从压缩机构排出的制冷剂分离后返回到压缩机构的吸入压力区域内的油回流机构。
油回流机构构成为包括:使油与制冷剂分离的油分离部(分离室41及分离筒43);对由此分离出的油进行储存的储油室(油积存室44);将储油室与吸入压力区域连通的油返回通路(供油通路61a、61b);以及配置在油返回通路内的作为减压元件的小孔(节流部62)。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许公报:日本专利特开2000-08098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这样,为了使从排出制冷剂分离出的油返回到吸入压力区域内,除了需要设置储油室和油返回通路之外,通常还需要在油返回通路内设置作为减压元件的小孔。此外,为了防止小孔堵塞,需要在小孔的上游设置过滤器。
因而,必须在压缩机外壳的缸盖侧增加作为油回流机构的、储油室、油返回通路及减压元件(小孔)这样的要素,此外必须增加过滤器。由于要在各种设计上的制约下将上述要素布局于外壳中,因此,使得外壳的形成方法、加工等复杂化,这便成为生产率下降的主要原因。
本发明鉴于上述这样的实际情况而作,其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具有生产率优异的油回流机构的制冷剂压缩机。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制冷剂压缩机以构成为包括压缩机构和油回流机构为前提,其中,上述压缩机构将从外部制冷剂回路吸入的制冷剂气体压缩后排出,上述油回流机构使润滑油与从上述压缩机构排出的制冷剂分离后返回到上述压缩机构的吸入压力区域内。
在此,上述润滑油回流机构构成为包括:油分离部,该油分离部使润滑油与排出制冷剂分离;储油室,该储油室对通过上述油分离部分离出的润滑油进行储存;油返回通路,该油返回通路将上述储油室与上述吸入压力区域连通;以及减压元件,该减压元件配置在上述油返回通路中。
此外,上述储油室沿压缩机外壳的径向延伸设置,且在外壳的外表面具有开放端,上述开放端被封闭构件封闭,
在比上述开放端的开口更靠内侧的区域具有将上述储油室与上述吸入压力区域隔开的分隔壁,
在上述隔壁上,以能从上述开放端的开口远望的方式呈直线状形成有通孔来作为上述油返回通路,其中,上述通孔的一端在上述储油室上开口,另一端在上述吸入压力区域上开口,
上述减压元件形成为被收容定位在上述通孔中。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由于在储油室的开放端的开口的内侧区域配置有油返回通路和减压元件,因此能够使油回流机构变得紧凑。此外,能够从储油室的开放端侧容易地形成油返回通路(通孔),进而容易安装减压元件。此外,由于减压元件的安装变得容易,因此,带过滤器的减压元件的安装也变得安装。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制冷剂压缩机(特别是可变容量压缩机)的剖视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
图3是图2的B向视图(从储油室的开放端侧观察该储油室的图)。
图4是图2的C–C剖视图。
图5是带过滤器的小孔的放大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从储油室的开放端侧观察该储油室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制冷剂压缩机(特别是可变容量压缩机)的剖视图。此外,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图3是图2的B向视图,图4是图2的C–C剖视图。此外,图3是从储油室132的开放端侧观察该储油室132的图,其处于将封闭构件134和小孔136除去的状态。此外,图5是带过滤器的小孔的放大图。
首先,对可变容量压缩机的基本结构进行说明。
可变容量压缩机100包括:缸体101,该缸体101绕着轴具有多个平行的缸膛101a;前壳102,该前壳102设置在缸体101的一端;以及缸盖(后壳)104,该缸盖104隔着阀板(阀或端口形成体)103设置在缸体101的另一端。此外,利用紧固用螺栓140穿过未图示的垫圈来将上述各构件紧固在一起,由此构成压缩机外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电有限公司,未经三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8006139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