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加密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180060120.5 | 申请日: | 2011-12-2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624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1 | 
| 发明(设计)人: | G.梅斯特 | 申请(专利权)人: | 德国捷德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L9/08 | 分类号: | H04L9/08;H04L9/32;H04L29/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谢强 | 
| 地址: | 德国***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加密 方法 | ||
1.一种在便携式数据载体(10)和终端设备之间的加密方法,其中使用所述数据载体(10)的公开的数据载体密钥(PKG)和秘密的数据载体密钥(SK1)以及所述终端设备的公开的终端密钥(PKT)和秘密的终端密钥(SKT),其中
所述数据载体(10)将静态的公开密钥、特别是公开的组密钥(PKG)用作公开的数据载体密钥(PKG),并且
将从与所述公开的数据载体密钥(PKG)关联的秘密的基本密钥(SKG)中派生的秘密的数据载体密钥(SK1)用作秘密的数据载体密钥(SK1),
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检验(TS61)与所述数据载体(10)关联的、与所述数据载体密钥不同的验证参数(AP)。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通过如下方式检验所述验证参数(AP1),即,所述终端设备解密(TS61)由所述数据载体(10)提供的、借助所述验证参数(AP)加密(TS41)的会话参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通过如下方式检验所述验证参数(AP),即,所述终端设备校验由所述数据载体(10)提供的、借助所述验证参数(AP)数字签名的会话参数。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另一次执行所述加密方法之前,通过从所述秘密的数据载体密钥(SK1)中派生的、所述数据载体(10)的秘密的数据载体会话密钥(SKS)来替代(S10)所述数据载体(10)的秘密的数据载体密钥(SK1)。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借助所述数据载体(10)的公开的数据载体密钥(PKG)和秘密的数据载体密钥(SK1)以及所述终端设备的公开的终端密钥(PKT)和秘密的终端密钥(SKT),约定(S7)、优选借助Diffie-Hellman密钥交换方法约定在所述数据载体(10)和所述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密钥(KK)。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使用第一随机数(RND1)的条件下从所述秘密的基本密钥(SKG)中派生(TS31)所述秘密的数据载体密钥(SK1)。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使用会话参数的条件下从所述秘密的数据载体密钥(SK1)中派生(S9)所述数据载体(10)的秘密的数据载体会话密钥(SKs),其中,提供至少一个第二随机数(RNDS)和/或所述终端设备的参数作为会话参数。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公开的数据载体密钥(PKG)借助以所述秘密的基本密钥(SKG)对规定的本原根(g)取幂来确定,所述秘密的数据载体密钥(SK1)借助将所述秘密的基本密钥(SKG)与第一随机数(RND1)相乘来形成(TS31),并且第一基数值(g1)借助以所述第一随机数(RND1)的倒数对所述本原根(g)取幂来形成(TS32)。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载体(10)的秘密的数据载体会话密钥(SKS)借助将所述秘密的数据载体密钥(SK1)与会话参数(RNDS)相乘来确定(S9),并且会话基数(gS)通过以所述会话参数(RNDS)的倒数对所述第一基数(g1)取幂来形成(S11),其中,所述会话参数(RNDS)通过第二随机数和/或所述终端设备的参数来规定,并且其中,通过所述秘密的数据载体会话密钥(SKS)替代所述秘密的数据载体密钥(SK1)以及通过所述会话基数(gS)替代所述第一基数(g1)(S10;S12)。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载体借助所述验证参数(AP)对所述第一基数(g1)进行加密(TS41)或者数字签名,并且将所述第一基数以加密过或数字签名过的形式作为会话参数提供(TS42)给所述终端设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德国捷德有限公司,未经德国捷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80060120.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