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带连接件无效
申请号: | 201180059939.X | 申请日: | 2011-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6045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1 |
发明(设计)人: | 朴嵘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利富高韩国 |
主分类号: | A45C13/30 | 分类号: | A45C13/30;A44B11/18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张敬强;严星铁 |
地址: | 韩国忠***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带连接件,更具体而言,相互连接缝纫在包、及背包的各个带,并在调节该带的长度的连接件主体上,使能够旋转的杆轴结合于基体上,从而容易地分离带的末端的尾部。
背景技术
通常,在将包或背包等挂在肩及腰上来使用时,使用相互连接包和带的连接件。
而且,如图1所示,通常使用的连接件20’的形状是向主体两侧形成出入部,较大地形成绕杆21’,进入各出入部的、与包连接的带10’挂在该绕杆21’,从而调节长度。
此时,嵌入上述连接件20’的一侧出入部的带10’以缠绕于绕杆21’的状态缝纫带10’,使连接件20’与带10’成为一体化,将从另一侧嵌入的带10’的尾部11’以缠绕多次的状态,缝制成比出入口的宽度更大,从而防止带10’从出入口分离。
因此,使用者能够通过形成于连接件20’的主体两侧的出入部连接包与带10’,通过调节一侧的带10’,能够将带调节成适合身体的适当长度。
但是,在如上所述地通过连接件相互连接各个带的状态下,由于连接件和带构成为一体,因此存在利用包或背包的使用者在不使用上述带时也不能整理带的缺点。
也就是说,在包、尤其是登山用背包上多个带和连接件构成为一体并露在外部,对于使用者来说没有对整理带的选择权,上述多个露出状态的带会降低外观美的同时给使用者带来不适感。
因此,为了整理上述包中不使用的带,需要拆开能够调节长度的带的末端尾部的缝制,从而通过出入口,带来较多的不便的同时,存在即使重新连接带,带也会容易分离的问题。
发明内容
技术课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的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如下的带连接件,使基体与杆轴结合,从而在与上述带连接的连接件上形成能够使带末端的尾部容易通过的空间。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如下的带连接件,通过轴结合在基体的杆的旋转,使调节长度带的拆装容易,在使用调节了长度的带时能够牢固地固定。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通过改善现有的一体式的连接件,提供利用带的管理自由的连接件来提高商品性及产品竞争力的带连接件。
课题的解决方案
本发明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包括:
基体30,其具有横向结构,在该基体30的主体的一端形成支撑轴31,并形成有主体中央的贯通的通过部32、和末端的支撑杆33;以及
杆40,其在上述基体30的通过部32的上端,形成于该杆40的一侧端的固定绕杆41的嵌入槽42与上述支撑轴31结合并轴转动,该杆40主体的另一端形成调整绕杆43。
另外,在轴固定于上述基体30的杆40的关闭状态下,调整绕杆43的下部与基体的通过部32之间的通过宽度w形成为比带10的尾部11的厚度t小。
另外,上述杆40的调整绕杆43成形为外侧末端部比基体30的支撑杆33的内壁更向外侧延伸,带10缠绕调整绕杆43的同时挂在支撑杆33的内壁,以防止带10被解开。
而且,仅在使轴支撑于上述基体30的杆40向上部旋转而开放通过部32的状态下能够进行带10的移动及分离。
发明的效果
根据由这种结构构成的本发明,利用由基体与杆的结合构成的连接件,能够简单地分离及结合调节长度用带来使用,提高了使用者的便利性。
而且,在连接件与带结合的状态下,由于能够利用杆牢固地固定带,从能能够增大连结力。
另外,由于能够简单地整理在包或背包中不使用的带,从而增大美感,因此本发明是能够加强产品竞争力的非常有用的发明。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现有的连接件的使用状态的剖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带连接件的分解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带连接件的使用状态的剖视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为了达到上述目的的本发明的结构和动作例。
本发明的带连接件是相互连接缝纫在包、及背包的各个带,并在调节该带的长度的连接件主体上,使能够旋转的杆轴结合于基体上,从而容易地分离带的末端的尾部。
首先,本发明的连接件20如图2至图4所示地,大体上是通过轴结合在基体30的上部的杆40的转动,能够容易地分离及安装调节长度用带10的结构。
上述基体30具有横向结构并且成形为如下结构,在主体的一端形成支撑轴31,形成有主体中央的贯通的通过部32、及末端的支撑杆3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利富高韩国,未经株式会社利富高韩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8005993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获取终端待机时间的方法及终端
- 下一篇:一种检测低引燃倾向卷烟引燃性能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