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穿刺器具有效
申请号: | 201180058726.5 | 申请日: | 2011-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493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14 |
发明(设计)人: | 岛拓己;长尾章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A61B5/151 | 分类号: | A61B5/151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张劲松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穿刺 器具 | ||
关联申请
本申请主张2010年12月6日在日本申请的专利申请号2010-271045的权利,该申请的内容通过引用在此被编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例如为了测定血糖值而将针穿刺入人体,使血液流出的穿刺器具。
背景技术
现有的这种穿刺器具的构成如下。
即,构成为具备:下端侧具有穿刺用开口部的筒状的主体壳体、设置于该主体壳体内的穿刺用开口部侧的针保持体、使该针保持体向穿刺用开口部侧移动的第一弹性体、将通过该第一弹性体移动到穿刺用开口部侧的针保持体向主体壳体内的上端侧拉回的第二弹性体(例如,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085384号公报
在如上述的现有的穿刺器具中,穿刺时通过第一弹性体使针保持体向主体壳体的下端侧快速地移动,由此,利用穿刺针进行对人体的穿刺。在进行该穿刺的下一个瞬间,通过第一弹性体复原作用,穿刺针被拉回主体壳体内,通过该第一弹性体的伸缩的返复,穿刺针会可能再次向人体侧突出。于是,第二弹性体是为防止该穿刺针的再突出而设置的,通过该第二弹性体的弹性作用抑制穿刺针的再突出。
但是,不管如何配置第二弹性体,穿刺针的再突出的危险都依然残留,因此,配置有用于防止该穿刺针的再突出的再突出防止机构。该再突出防止机构例如设有与保持要再突出的穿刺针的针保持体碰撞的碰撞壁,的确,如果设置该碰撞壁,则可以防止穿刺针的再突出。
但是,向这种碰撞壁的碰撞会产生大的碰撞音,该碰撞音作为穿刺时的异常声音对于穿刺者变成极担心的事情,要求抑制该异常声音。
发明内容
于是,本发明目的在于,抑制穿刺时的异常声音。
而且,为了实现该目的,本发明:具备下端侧具有穿刺用开口部的筒状得主体壳体、设于所述主体壳体内的所述穿刺用开口部侧的针保持体、使所述针保持体向所述穿刺用开口部侧移动的第一弹性体、将通过所述第一弹性体移动到所述穿刺用开口部侧的所述针保持体向所述主体壳体内的上端侧拉回的第二弹性体,在所述主体壳体内的所述针保持体的针保持部的上方设有以固定于所述主体壳体的转动轴为中心转动的转动体,隔着所述转动轴在所述转动体的两侧中的一侧连结所述针保持体的连结部,而且,在另一侧连结所述第二弹性体,由此,实现所期望的目的。
本发明设有将通过第一弹性体移动到所述穿刺用开口部侧的所述针保持体向所述主体壳体内的上端侧拉回的第二弹性体,并且,在所述主体壳体内的所述针保持体的针保持部的上方设有固定于所述主体壳体的转动轴的两侧转动的转动体,隔着所述转动轴在所述转动体的两侧中的一侧连结所述针保持体的连结部,而且在另一侧连结所述第二弹性体,因此,通过转动体的转动防止穿刺针的再突出,即,与现有的设有碰撞壁的技术不同,不会产生碰撞音,因此,作为结果,可以抑制穿刺时的异常声音的产生。
如下面说明,本发明中存在其它方式。因此,该发明的公开意图为提供本发明的一部分,在此,并不意味限制所记述请求的发明范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穿刺器具的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穿刺器具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说明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穿刺器具的使用状态的立体图;
图4是说明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穿刺器具的使用状态的立体图;
图5是说明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穿刺器具的使用状态的立体图;
图6A是基底部件的上面侧的立体图;
图6B是基底部件的下面侧的立体图;
图6C是基底部件的上面图;
图6D是基底部件的下面图;
图6E是基底部件的一侧的侧面图;
图6F是基底部件另一侧的侧面图;
图7A是针保持体9的上面侧的立体图;
图7B是针保持体的下面图;
图7C是针保持体的上面图;
图7D是针保持体的一侧的侧面图;
图7E是针保持体的另一侧的侧面图;
图8A是穿刺针排出部件的上面侧的立体图;
图8B是穿刺针排出部件的上面图;
图8C是穿刺针排出部件的下面图;
图8D是穿刺针排出部件的一侧的侧面图;
图8E是穿刺针排出部件的另一侧的侧面图;
图9A是转动体的立体图;
图9B是转动体的上面图;
图9C是转动体的一侧面图;
图10是说明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穿刺器具的使用状态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未经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8005872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