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金属树脂复合体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180056794.8 | 申请日: | 2011-11-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284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31 |
| 发明(设计)人: | 成富正德;安藤直树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成普拉斯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B29C45/14 | 分类号: | B29C45/14;C23F1/36;H01M2/04;B29K105/22;B29L31/34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金世煜;苗堃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金属 树脂 复合体 及其 制造 方法 | ||
1.一种金属树脂复合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工序:
蚀刻工序,将铝合金浸渍于第1水溶性胺系化合物水溶液,将该铝合金的表面用20~80nm周期的超微细凹凸、或者直径20~80nm的超微细凹部或者超微细凸部覆盖,且在其表面吸附胺系化合物,
吸附工序,将经所述蚀刻工序的铝合金在设为15~45℃的0.05~1%浓度的第2水溶性胺系化合物水溶液中浸渍1分钟~10分钟,使胺系化合物的吸附量增加,
干燥工序,将经所述吸附工序的铝合金在50~70℃进行干燥,
注射接合工序,将经所述干燥工序的铝合金插入注射形成用的模具,向该铝合金的表面注射树脂组合物,进行注射成型的同时使该树脂组合物的成型品与该铝合金接合,所述树脂组合物是硬质的结晶性热塑性树脂,且将能够与所述胺系化合物反应的树脂作为主成分。
2.一种金属树脂复合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是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树脂复合体的制造方法,
所述第1水溶性胺系化合物水溶液是水合肼水溶液,
所述第2水溶性胺系化合物水溶液是选自水合肼水溶液、烷基胺类水溶液、以及乙醇胺水溶液中的任1种。
3.一种金属树脂复合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是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金属树脂复合体的制造方法,
所述树脂组合物是将选自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苯硫醚和聚酰胺树脂中的1种以上作为主成分。
4.一种金属树脂复合体,其特征在于,是由铝合金部件和注射到所述铝合金部件的表面的树脂组合物的成型品构成的金属树脂复合体,
所述铝合金部件的表面被20~80nm周期的超微细凹凸、或者直径20~80nm的超微细凹部或者超微细凸部覆盖,且表层主要是厚度为3nm以上的氧化铝的薄层,
所述树脂组合物的成型品是将选自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苯硫醚和聚酰胺树脂中的1种以上作为主成分,
从所述金属树脂复合体中的由所述铝合金部件与所述成型品的接合部分划分的空间的一方向另一方施加0.5MPa的压差而使氦气通过时,氦气的泄漏速度大致为3×10-5ml/h以下。
5.一种锂离子电池的盖,其特征在于,是由铝电极和非铝电极构成的锂离子电池的盖,
所述盖为铝合金,所述铝电极的引出部和该盖的表面均被表面为20~80nm周期的超微细凹凸、或者直径20~80nm的超微细凹部或超微细凸部覆盖,且表层是厚度为3nm以上的氧化铝的薄层,
所述非铝电极的引出部被由嵌入该非铝电极的铝合金部件覆盖,且该铝合金部件的表面被表面为20~80nm周期的超微细凹凸、或者直径20~80nm的超微细凹部或超微细凸部覆盖,且表层主要是厚度为3nm以上的氧化铝的薄层,
设置在所述盖上的贯通孔与所述铝电极的间隙、设置在所述盖上的贯通孔与所述铝合金部件的间隙均由注射在所述盖的表面的树脂组合物的成型品密封,所述树脂组合物的成型品是将选自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苯硫醚和聚酰胺树脂中的1种以上作为主成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成普拉斯株式会社,未经大成普拉斯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80056794.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