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聚芳撑硫醚的制造方法以及聚芳撑硫醚有效
申请号: | 201180056570.7 | 申请日: | 2011-10-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2870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31 |
发明(设计)人: | 一之濑义宏;小林正则;木村崇之;铃木孝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吴羽 |
主分类号: | C08G75/02 | 分类号: | C08G7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11247 | 代理人: | 段承恩;田欣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聚芳撑硫醚 制造 方法 以及 | ||
1.一种聚芳撑硫醚的制造方法,其包括以下的(a)、(b)和(d)的工序,或包括(a)~(d)的工序,
(a)聚合工序,在有机酰胺溶剂中,使选自碱金属硫化物和碱金属氢硫化物中的至少一种硫源与二卤代芳香族化合物进行聚合反应,生成聚合物;
(b)分离工序,在聚合工序后,从含有生成的聚合物的反应液中分离出聚合物并进行回收;
(c)洗涤工序,使用选自水、有机溶剂、以及水与有机溶剂的混合溶液中的至少一种洗涤液来洗涤回收的聚合物后,分离出聚合物并进行回收;以及
(d)氧化性水溶液处理工序,使回收的聚合物与氧化性水溶液进行接触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造方法,其还包括下述工序:(e)分离液的处理工序,使选自在所述分离工序中从反应液中分离出聚合物后的液体、和在所述洗涤工序中分离出聚合物后的洗涤液的排出液中的至少一种分离液,与氧化性水溶液进行接触处理。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造方法,氧化性水溶液为过氧化氢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造方法,过氧化氢的使用量相对于聚芳撑硫醚100质量份为0.005~50质量份。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造方法,有机溶剂包含丙酮。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造方法,
所述聚合工序为包括前段聚合工序和后段聚合工序的至少2阶段的聚合工序,
所述前段聚合工序是,在有机酰胺溶剂中,使选自碱金属硫化物和碱金属氢硫化物中的至少一种硫源与二卤代芳香族化合物进行聚合反应,生成该二卤代芳香族化合物的转化率为80~99%的聚合物,
所述后段聚合工序是,在相分离剂的存在下,在生成聚合物浓相和生成聚合物稀相混合存在于聚合反应体系内的相分离状态下继续进行聚合反应。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聚芳撑硫醚的制造方法,
所述聚合工序为包括前段聚合工序和后段聚合工序的至少2阶段的聚合工序,
所述前段聚合工序是,在有机酰胺溶剂中,使选自碱金属硫化物和碱金属氢硫化物中的至少一种硫源与二卤代芳香族化合物,在相对于加入的硫源1摩尔存在0.02~2.0摩尔的水的状态下,在170~270℃的温度进行聚合反应,生成该二卤代芳香族化合物的转化率为80~99%的聚合物,
所述后段聚合工序是,调整聚合反应体系内的水量以形成相对于加入的硫源1摩尔存在超过2.0摩尔且10摩尔以下的水的状态,并且加热至245~290℃的温度,从而在生成聚合物浓相和生成聚合物稀相混合存在于聚合反应体系内的相分离状态下继续进行聚合反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聚芳撑硫醚的制造方法,
在所述后段聚合工序中,
调整聚合反应体系内的水量以形成相对于加入的硫源1摩尔存在超过2.0摩尔且10摩尔以下的水的状态,并且
使选自有机羧酸金属盐、有机磺酸金属盐、碱金属卤化物、碱土类金属卤化物、芳香族羧酸的碱土类金属盐、磷酸碱金属盐、醇类和烷烃系烃类中的至少一种相分离剂,在相对于加入的硫源1摩尔为0.01~3摩尔的范围内存在。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聚芳撑硫醚的制造方法,
在所述聚合工序之前,配置下述工序:
脱水工序,将包含有机酰胺溶剂、含有碱金属氢硫化物的硫源、和相对于该碱金属氢硫化物1摩尔为0.95~1.05摩尔的碱金属氢氧化物的混合物进行加热使其反应,将包含水的馏出物的至少一部分从含有该混合物的体系内排出到体系外;以及
加入工序,在脱水工序之后,在体系内残存的混合物中,根据需要添加碱金属氢氧化物和水,进行调整使得伴随脱水时生成的硫化氢而生成的碱金属氢氧化物的摩尔数、脱水前添加的碱金属氢氧化物的摩尔数和脱水后添加的碱金属氢氧化物的摩尔数的总摩尔数相对于脱水工序后体系内存在的硫源1摩尔为1.00~1.09摩尔,并且,水的摩尔数相对于加入的硫源1摩尔为0.02~2.0摩尔。
10.一种聚芳撑硫醚,其为通过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聚芳撑硫醚的制造方法而制造的,异亚丙基丙酮的含量为65ppm以下。
11.一种聚芳撑硫醚,其为通过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聚芳撑硫醚的制造方法而制造的,双丙酮醇的含量为35ppm以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吴羽,未经株式会社吴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80056570.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复合锦纶面料
- 下一篇:旋转检测装置及其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