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管腔内装置的展开导管有效
申请号: | 201180054547.4 | 申请日: | 2011-1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096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7 |
发明(设计)人: | P·M·诺里斯;A·P·彼得森;S·M·沃尔什 | 申请(专利权)人: | W.L.戈尔及同仁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F2/97 | 分类号: | A61F2/97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张兰英 |
地址: | 美国特***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管腔内 装置 展开 导管 | ||
1.一种导管组件,包括:
导管,所述导管具有相对的近端和远端,所述导管具有在所述导管的所述近端和所述远端之间延伸的内腔;
可扩张装置,所述可扩张装置设置在所述导管的所述远端处,并向完全展开的外周尺寸扩张;以及
柔性套管,所述柔性套管在所述装置周围延伸,其中,所述柔性套管具有可释放的第一接缝和可释放的第二接缝,所述第一接缝将所述套管保持在适于将所述装置管腔内递送到治疗部位的第一尺寸,所述第二接缝将所述套管保持在第二尺寸,所述第二尺寸大于所述第一尺寸并小于完全展开的外周尺寸。
2.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导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和第二接缝中的至少一个由联接构件可释放地保持在一起。
3.如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导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和第二接缝中由共同的联接构件可释放地保持在一起。
4.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导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套管的内表面的相当大一部分在致动第二联接构件之前和之后保持与所述装置接触。
5.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导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在致动第一联接构件之前和之后保持由所述柔性套管约束。
6.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导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和第二接缝相对所述导管的纵向轴线大致径向对准。
7.如权利要求6中所述的导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接缝设置在所述导管的所述纵向轴线与所述第一接缝之间。
8.如权利要求7中所述的导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套管由扁平管制成,以形成绕所述装置延伸的双壁内腔。
9.如权利要求8中所述的导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扁平管由ePTFE制成。
10.一种导管组件,包括:
导管,所述导管具有相对的近端和远端,所述导管具有在所述导管的所述近端和所述远端之间延伸的内腔;
可扩张装置,所述可扩张装置可释放地联接于所述导管,并能向完全展开的外周尺寸扩张;
柔性套管,所述柔性套管在所述装置周围延伸,所述套管具有可释放的第一接缝和可释放的第二接缝,所述第一接缝将所述套管保持在适于将所述装置管腔内递送到治疗部位并展开的第一外周尺寸,在释放所述可释放的第一接缝之后,所述第二接缝将所述套管的扩张限定在第二外周尺寸,所述第二外周尺寸大于所述第一外周尺寸并小于完全展开的外周尺寸。
11.如权利要求10中所述的导管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穿过所述导管内腔延伸并能相对于所述导管运动的细长构件的至少一部分。
12.如权利要求11中所述的导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细长构件的一部分通过远侧壁开口离开所述导管内腔,以沿所述导管的外表面延伸,并通过近侧壁开口进入所述导管内腔。
13.如权利要求12中所述的导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细长构件的所述部分在所述近侧开口和所述远侧开口之间与所述装置配合,由此可释放地联接所述装置和所述导管。
14.如权利要求13中所述的导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支架框,且所述细长构件的所述部分与所述支架框配合,由此可释放地联接所述装置和所述导管。
15.如权利要求14中所述的导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细长构件的所述部分在所述支架框的顶部与移植物壁之间延伸,由此可释放地联接所述装置和所述导管。
16.一种形成导管组件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可释放地联接可扩张装置和导管;
通过如下方式来形成限制构件,即,将柔性片的相对部分可释放地互连在一起以形成可释放的接缝,以将所述限制构件和装置保持在适于将所述装置管腔内递送到治疗部位的第一外周尺寸,并通过将柔性片的其它相对部分可释放地互连在一起以形成另一可释放的接缝,以将所述限制构件和装置保持在第二外周尺寸,所述第二外周尺寸大于所述第一外周尺寸并小于完全展开的外周尺寸。
17.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借助沿多个开口编织的细长构件保持各个可释放的接缝,所述多个开口沿所述柔性片的相对部分形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W.L.戈尔及同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W.L.戈尔及同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80054547.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芯自动成型设备
- 下一篇:一种基于轮控模式的轨道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