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驱动单元及其制造方法、透镜模块和图像拾取单元无效
申请号: | 201180053219.2 | 申请日: | 2011-11-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900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03 |
发明(设计)人: | 石田武久;永井信之;加藤祐作 | 申请(专利权)人: | 索尼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N11/00 | 分类号: | H02N11/00;G02B7/04;H02N2/00;H04N5/225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余刚;吴孟秋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驱动 单元 及其 制造 方法 透镜 模块 图像 拾取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使用预定致动装置的驱动单元、制造驱动单元的方法,和包括这样的驱动单元的透镜模块和图像拾取单元。
背景技术
最近,移动电子设备,诸如移动电话、个人电脑(PC)和PDA(个人数字助理)已经显著地获得高功能,且移动电子设备通常通过提供透镜模块而设有图像拾取功能。这样的移动电子设备通过使得透镜模块中的透镜沿其光轴移动来执行诸如聚焦和变焦的操作。
一直以来,通常使用例如音圈电机、步进电机等作为驱动部分来执行透镜模块中的透镜的移动。另一方面,最近,利用预定致动装置作为驱动部的那些透镜在减小尺寸方面已经有了进展。这样的致动装置的实例包括聚合物致动装置(见专利文献1和2),压电装置和双金属装置。在这些装置中,聚合物致动装置可以是例如其中离子交换树脂膜夹持在一对电极之间装置。在这样的聚合物致动装置中,在一对电极之间产生电位差,由此,离子交换树脂膜在垂直于膜平面的方向上位移。
[引文列表]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公开第2006-293006号
[专利文献2]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公开第2006-172635号
发明内容
通常,使用如上所述的致动装置的驱动单元是悬臂致动器,其通过固定其第一端部(固定部)而位移其第二端部(可移动部)来对驱动目标进行驱动。近年来,就这样的悬臂制动器的设计自由度而言,期望尽可能减小悬臂的宽度(在垂直于从制动器装置第一端向第二端延伸的方向的方向上的长度)。
然而,由于必须通过悬臂来支撑驱动目标,所以必须确保一定宽度来使得致动装置具有足够的强度(机械强度)来支撑驱动目标。因此,在减小悬臂的宽度方向上的尺寸上存在限制。因此,期望提出能够在保持驱动特性的同时减小尺寸的驱动单元。
鉴于前述问题做出了本发明,且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保持驱动特性的同时减小尺寸的驱动单元、制造驱动单元的方法、透镜模块和图像拾取单元。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驱动单元包括:固定构件;致动装置,具有由固定构件直接或间接固定的第一端部;和加强构件,设置在致动装置的一部分或全部上。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透镜模块包括:透镜;和驱动透镜的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上述驱动单元。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图像拾取单元包括:透镜;图像拾取装置,获取从通过透镜成像而获得的图像拾取信号;以及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上述驱动单元,驱动透镜。
一种制造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驱动单元的方法包括:形成致动装置;在致动装置的一部分或全部上形成加强构件;以及由固定构件直接或间接固定致动装置的第一端部。
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驱动单元、制造驱动单元的方法、透镜模块和图像拾取单元中,加强构件设置在致动装置的一部分或全部上。因此,即使当致动装置的宽度(在垂直于从致动装置的第一端向第二端延伸的方向的方向上的长度)变窄时,也可保证致动装置的机械强度。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驱动单元、制造驱动单元的方法、透镜模块和图像拾取单元,加强构件设置在致动装置的一部分或全部上。因此,在将致动装置的宽度设置为窄的同时可确保致动装置的机械强度。因此,在保持驱动特性的同时可减少尺寸。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驱动单元的概略配置的示意性平面图。
图2是示出图1中所示的驱动单元的侧面配置的示意图。
图3是示出图1中所示的致动装置(聚合物致动装置)的详细配置的截面图。
图4是用于说明有关图3中所示的聚合物致动装置的基本操作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5是示出根据比较实例1的驱动单元的概略配置和操作的示意图。
图6是示出根据比较实例2的驱动单元的概略配置和操作的示意图。
图7是示出根据变形1和2的驱动单元的概略配置的示意性平面图。
图8是示出根据变形3的用作致动装置的压电装置的概略配置和操作的示意图。
图9是示出根据变形4的用作致动装置的双金属装置的概略配置和操作的示意图。
图10是示出根据实施方式和变形的任一个的驱动单元的应用实例1的包括图像拾取单元的电子设备的配置实例的透视图。
图11是从不同方向示出图10中所示的电子设备的透视图。
图12是示出图11中所示的图像拾取单元的主要部分配置的透视图。
图13是示出图12中所示的透镜模块的分解透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索尼公司,未经索尼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8005321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