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呫吨酮化合物和包括该呫吨酮化合物的有机发光器件有效
申请号: | 201180052437.4 | 申请日: | 2011-10-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099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7 |
发明(设计)人: | 堀内贵行;镰谷淳;山田直树;岸野贤悟;怒健一;齐藤章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佳能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7D311/86 | 分类号: | C07D311/86;C07D409/14;C07F15/00;C09K11/06;H01L51/50;H05B33/08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李英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呫吨酮 化合物 包括 有机 发光 器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呫吨酮化合物和包括该呫吨酮化合物的有机发光器件。
背景技术
有机发光器件是包括阳极、阴极和插入该阳极和该阴极之间的有机化合物层的器件。从有机发光器件的各个电极注入的空穴和电子在有机化合物层中再结合以产生激子并且当激子返回它们的基态时发光。有机发光器件也称为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或有机EL器件。有机发光器件的领域中近年来的发展显著。有机发光器件现在的特点在于低驱动电压、各种发射波长、快速响应、小厚度和重量轻。
发磷光器件是包括含有磷光材料的有机化合物层的一种器件,磷光材料的三线态激子对发射有贡献。已积极地寻求新型有机化合物的开发以提供高性能发磷光器件。
例如,PTL 1公开了化合物1,其为具有咔唑基的呫吨酮衍生物。化合物1用作发磷光器件的蓝色或绿色发光层的主体材料。
引用列表
专利文献
PTL 1:国际公开No.2006/114966
发明内容
由于PTL 1中记载的化合物的最低受激三线态(T1)能量低,该材料不足以用于发蓝色或绿色磷光器件的发光层的主体材料或者用作形成与发光层相邻的载流子传输层的材料。
发光层的主体材料的T1能量低时,该能量无法充分迁移到发光层的客体材料,因此几乎无法实现足够高的发射。
与发光层相邻的载流子传输层的T1能量低时,几乎无法抑制能量从发光层向该相邻层的迁移。
因此,提供具有高T1能量和良好的电子注入性的呫吨酮化合物是有利的。也提供含有该呫吨酮化合物并且具有高发射效率和低驱动电压的有机发光器件。
本发明提供由下述通式[1]表示的呫吨酮化合物:
其中R1-R8各自独立地选自氢原子、具有1-4个碳原子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萘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菲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芴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苯并[9,10]菲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基、取代或未取代的二苯并呋喃基和取代或未取代的二苯并噻吩基;和
L表示单键、取代或未取代的二价苯、取代或未取代的二价联苯、取代或未取代的二价三联苯、取代或未取代的二价萘、取代或未取代的二价菲、取代或未取代的二价芴、取代或未取代的二价苯并[9,10]菲、取代或未取代的二价取代或未取代的二价二苯并呋喃、或取代或未取代的二价二苯并噻吩,其中该苯、该联苯、该三联苯、该萘、该菲、该芴、该苯并[9,10]菲、该该二苯并呋喃和该二苯并噻吩可具有具有1-4个碳原子的烷基作为取代基。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具有高T1能量和良好的电子注入性的呫吨酮化合物。还能够提供含有该呫吨酮化合物并且具有高发射效率和低驱动电压的有机发光器件。
附图说明
图1是有机发光器件和与该有机发光器件连接的开关元件的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实施方案提供由下述通式[1]表示的呫吨酮化合物。
通式[1]中,R1-R8各自独立地选自氢原子、具有1-4个碳原子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萘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菲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芴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苯并[9,10]菲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基、取代或未取代的二苯并呋喃基、和取代或未取代的二苯并噻吩基。
该苯、该联苯、该三联苯、该萘、该菲、该芴、该苯并[9,10]菲、该该二苯并呋喃和该二苯并噻吩可有具有1-4个碳原子的烷基作为取代基。
具有1-4个碳原子的烷基的实例包括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仲丁基、异丁基和叔丁基。
由R1-R8表示的苯基、萘基、菲基、芴基、苯并[9,10]菲基、基、二苯并呋喃基和二苯并噻吩基可均进一步包括取代基。
这样的取代基的实例包括具有1-4个碳原子的烷基、芳基例如苯基、联苯基、萘基、菲基、芴基、基、和苯并[9,10]菲基、二苯并呋喃基、和二苯并噻吩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佳能株式会社,未经佳能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8005243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