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通过使用来自冷凝器的热量热循环可电极化材料来发电的方法和设备有效
| 申请号: | 201180051957.3 | 申请日: | 2011-10-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105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7 |
| 发明(设计)人: | 阿赫迈特·伊尔比尔;戴维·F·沃尔伯特 | 申请(专利权)人: | 地热能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N3/00 | 分类号: | H02N3/00;H01L37/00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顺天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17 | 代理人: | 蔡晓红;王小青 |
| 地址: | 美国佐治州亚***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通过 使用 来自 冷凝器 热量 循环 极化 材料 发电 方法 设备 | ||
1.一种用于将热量转换为电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通过交替地向可电极化材料增加热能和从所述可电极化材料带走热能,在第一温度T1和第二温度T2之间热循环所述可电极化材料,其中所述可电极化材料位于第一和第二电极之间,所述第一和第二电极中的每一个都由导热和导电材料形成,其中所述可电极化材料在温度T1产生自发极化,且其中所述可电极化材料在T2产生的所述自发极化小于所述可电极化材料在T1产生的所述自发极化;
其中DC极化电压被施加到所述可电极化材料,使得当所述可电极化材料处于包括温度T1的所述循环的第一部分时,所述可电极化材料发展全面的净自发极化,且在所述第一和第二电极上产生屏蔽电荷;
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电极连接到负载,使得当所述可电极化材料处于包括温度T2的所述循环的第二部分时,所述电能从所述第一和第二电极输出到所述负载;以及
其中向所述可电极化材料增加热能包括从气体吸取热能,从而将气体冷凝为液体,并将所述热能传输到所述可电极化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与所述可电极化材料接触、或者与直接或者间接接触所述可电极化材料的材料,从而将热能从所述气体传输到所述可电极化材料,从而将所述气体冷凝为液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向所述可电极化材料增加热能包括:
所述气体与热传输流体或者材料接触,所述材料直接或者间接接触所述热传输流体,以将热能从所述气体传输到所述热传输流体,从而将所述气体冷凝为液体;以及
接下来使所述热传输流体与所述可电极化材料接触、或者与直接或间接接触所述可电极化材料的材料接触,以将热能从所述热传输流体传输到所述可电极化材料。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传输流体是水。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从所述可电极化材料带走热能包括输送第二热传输流体流量到所述可电极化材料或者直接或间接接触所述可电极化材料的材料,以将热能从所述可电极化材料传输到所述第二热传输流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电能输出到所述负载后,在所述第一和第二电极上留有剩余电荷,其中所述剩余电荷为下一循环提供DC极化电压。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电能输出到所述负载后,在所述第一和第二电极上留有剩余电荷,使得产生的极化超过局部自由能最大值处的极化,当将可电极化材料从T1热循环到T2时,发生所述局部自由能最大值处的极化。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调整从第一和第二电极输出至所述负载的电能。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向可电极化材料增加热能和从所述可电极化材料带走热能包括输入流体流量到所述可电极化材料或者直接或间接接触所述可电极化材料的材料,从而在所述流体和所述可电极化材料之间交换热量。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是水。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从所述气体吸取热量,从而将所述气体冷凝为液体。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和第二电极内、上或者附近形成一个或多个流体管路,且所述流体被输送到所述流体管路,从而在一个或多个流体与可电极化材料的一个或多个层之间交换热能。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监测所述流体的温度和/或压力。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监测以下中的一个或多个:
可电极化材料的温度;
可电极化材料的电容;
可电极化材料的极化;和/或
流到第一和第二电极的电流和/或从第一和第二电极流出的电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地热能源公司,未经地热能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80051957.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