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打印装置和打印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80051607.7 | 申请日: | 2011-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216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24 |
发明(设计)人: | 宫下荣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御牧工程 |
主分类号: | D06B11/00 | 分类号: | D06B11/00;B41J15/16;B41J2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张会华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打印 装置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打印装置和打印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由于喷墨打印机的用途的扩大,作为打印介质(介质)使用有各种各样的介质。例如,近年来,有时会对尼龙的薄布等布料的介质进行打印。
先行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35146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实开昭62-75946号公报
由于湿度、预处理的状态、或者在输送时施加的张力的影响等,与纸等介质相比,布料的介质容易产生折皱。此外,在使用薄布的介质、特别是尼龙的介质的情况下,变得特别容易产生折皱。
此外,在对布料的介质进行打印时,有时例如会在带构件的表面粘帖介质而对介质进行输送。在该情况下,在产生了折皱的状态的介质粘帖于带构件并被输送时,有可能难以进行恰当地打印。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因此,以往以来,在对布料的介质进行打印的情况下,寻求以没有折皱的状态稳定地输送介质。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解决上述课题的打印装置和打印方法。
另外,在对与本发明相关的现有技术文献进行调查时,发现了上述的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2。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通过使用特定形状的辊防止产生折皱的结构。此外,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使用弓形的拉伸轴(日文:しごきシャフト)来防止折皱的结构。但是,上述结构与本发明的结构不同。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包括以下的构成。
(构成1)一种打印装置,其对布料的介质进行打印,其中,该打印装置包括:打印头,其用于对介质进行打印;输送机构部,其用于向与打印头相对的位置输送介质;张力施加部,其设置于输送介质的输送路径上的比打印头靠上游侧的位置,该张力施加部用于将朝向输送路径的上游侧的方向的张力施加于介质;以及介质加热部,其设置于输送路径上的张力施加部和打印头之间,该介质加热部用于以与介质接触的状态加热介质;张力施加部对介质施加张力,从而将介质压靠于介质加热部,介质加热部加热介质的同时与介质相接触,从而去除介质的折皱。
该打印装置例如为喷墨打印机。此外,打印头例如为喷墨头。布料的介质例如为薄布的介质。薄布的介质例如为厚度在2mm以下(例如0.05mm~2mm)的布料的介质。布料的介质也可以是尼龙的薄布等尼龙的介质。
此外,介质加热部进行调节湿度操作,该调节湿度操作例如通过加热来对包含在介质中的含水量、即湿度进行调节。并且,例如,利用与张力施加部所施加的张力相对应的压力与介质接触,去除介质的折皱。此外,张力施加部例如利用张力棒对介质施加为了去除折皱所需要的大小的张力。
在这样地构成的情况下,例如,利用张力施加部对介质施加满足需要的高张力的同时,能够利用介质加热部进行介质的调节湿度操作和去除折皱的操作。因此,只要这样构成,就能够例如在利用打印头进行打印之前恰当地去除介质的折皱。此外,由此,能够对易于产生折皱的布料的介质进行恰当地打印。
另外,对于去除介质的折皱,例如为了去除折皱而与介质接触。为了去除折皱,例如利用在设计上以去除折皱的意图而设置的构件进行去除折皱的操作。此外,去除介质的折皱并不是必须将全部折皱完全去除,还可以是去除一部分的折皱。优选的是,介质加热部将介质加热到例如30℃~60℃的温度。
(构成2)该打印装置还包括去皱部,该去皱部设置于输送路径上的介质加热部和打印头之间,该去皱部与由介质加热部加热了的介质相接触,从而去除介质的折皱。
只要这样构成,由于还能够获得例如利用去皱部去皱的效果,因此就能够更恰当地去除介质的折皱。此外,由此,能够对布料的介质进行更恰当地打印。
另外,在该情况下,张力施加部例如通过对介质施加张力而将介质也压靠于去皱部。介质加热部例如将介质加热到在去皱部的位置也能够恰当地去皱的温度。优选的是,去皱部设置于使由介质加热部加热了的介质的温度不过度降低的范围的位置内。更具体地说,对于介质加热部的加热温度与去皱部的设置位置的关系,无论是例如在与介质加热部相接触时、还是在与去皱部相接触时,优选的是,都成为与介质的材料相对应的上述的优选的温度的关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御牧工程,未经株式会社御牧工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8005160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铱配合物-聚乙烯吡咯烷酮缺氧探针及其制法和用途
- 下一篇:传感器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