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汽缸旋转式压缩机及制冷循环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80051566.1 | 申请日: | 2011-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896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03 |
发明(设计)人: | 平山卓也;M·雅费特费尔德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芝开利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04C23/00 | 分类号: | F04C23/00;F04C18/356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顾峻峰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缸 旋转 压缩机 制冷 循环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多汽缸旋转式压缩机以及包括该多汽缸旋转式压缩机来构成制冷循环的制冷循环装置。
背景技术
在制冷循环装置中,大多使用在压缩机构部包括多个缸室的多汽缸旋转式压缩机。在这种压缩机中,如果能够实现全能力运转与能力减半运转之间的切换,则是非常有利的,其中,在上述全能力运转中,在多个缸室中同时进行压缩作用,在上述能力减半运转中,在一个缸室中进行压缩作用,在另一个缸室中停止压缩作用,从而降低压缩功。
日本专利特表2008-520901号公报中公开的压缩机的压缩机构部包括停缸机构(模式切换单元),该停缸机构使一个叶片(轮叶)的前端部离开滚筒周面,从而使一个缸室中的压缩运转暂停(节省运转)。若不启用上述停缸机构,则成为在两个缸室内进行压缩运转的全能力运转(正常运转)。
此外,在该文献中记载了以下的示例:背压导入通路(吸入压力侧连接管)以与叶片的进退方向平行的方式设置在将叶片后端部能自由移动地进行收容的叶片背室(轮叶腔)的背面,并设有将叶片背室的底面与密闭壳体内的润滑油连通并具有单向阀(背压调节阀)的润滑油通路(背压调节孔)。
发明内容
然而,在全能力运转时,叶片背室中充满润滑油,在叶片朝缩小叶片背室的容积的方向移动时,润滑油容易被推出到背压通路中,但在叶片朝缸室侧、即扩大叶片背室的容积的方向移动时,背压导入通路内的润滑油会因惯性而很难跟随叶片移动。
此时,密闭壳体内的润滑油从润滑油连通路经由叶片背室也进入背压导入通路。若运转时间持续,则会产生润滑油进入背压导入通路的进入量增大、最终充满背压导入通路这样的所谓流体二极管效应。
其结果是,容易造成密闭壳体内的润滑油的油面下降,对压缩机构部的各滑动部的供油量不足而缺乏润滑性。此外,在叶片朝扩大叶片背室的容量的方向移动时,在单向阀的阀孔部附近压力急速下降。因此,阀芯重复与阀座接触,而使噪声增大。
本实施方式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多汽缸旋转式压缩机以及包括该多汽缸旋转式压缩机来实现制冷循环效率提高的制冷循环装置,其中,上述多汽缸旋转式压缩机即使在叶片朝缩小叶片背室的容积的方向移动时,叶片背室的润滑油也能容易地返回密闭壳体内,不易积聚在背压导入通路中,从而能提高可靠性,实现低噪声化。
本实施方式的多汽缸旋转式压缩机在密闭壳体内包括润滑油的积油部,并收容有电动机部以及经由转轴与该电动机部相连接的压缩机构部。上述压缩机构部隔着中间分隔板设有具有缸室的第一汽缸及第二汽缸,该第一汽缸及第二汽缸在中间夹设有中间分隔板。第一滚筒及第二滚筒与形成在转轴上的偏心部嵌合,并分别在各缸室内进行偏心旋转。在第一叶片及第二叶片的前端部与第一滚筒、第二滚筒抵接的状态下对各汽缸内进行划分。
弹性构件对第一叶片进行施力以使其与第一滚筒抵接。将第二叶片后端部收容在叶片背室中并使其能自由移动。将背压导入通路与叶片背室连通,切换高压或低压并使其供给至叶片背室,从而对第二叶片施加背压。
利用润滑油连通路将叶片背室与润滑油的积油部进行连通。在润滑油连通路中设置单向阀机构,在将高压从背压导入通路导入叶片背室中时将润滑油连通路打开,对叶片背室供给润滑油,在将低压导入叶片背室中时使润滑油连通路关闭,
上述背压导入通路和润滑油连通路构成为在将高压导入叶片背室中、叶片朝扩大叶片背室的容积的方向移动时,从背压导入通路流入叶片背室中的流体的量多于在叶片朝缩小叶片背室的容积的方向移动时从叶片背室流出到背压导入通路中的流体的量。
本实施方式的制冷循环装置包括上述多汽缸旋转式压缩机、冷凝器、膨胀装置、蒸发器来构成制冷循环。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1的汽缸旋转式压缩机的示意纵剖视图。
图2是将实施方式1的多汽缸旋转式压缩机的主要部分进行分解得到的立体图。
图3是将实施方式1的多汽缸旋转式压缩机的主要部分进行放大的纵剖视图。
图4是实施方式2的多汽缸旋转式压缩机的示意纵剖视图。
图5是实施方式3的多汽缸旋转式压缩机的示意纵剖视图。
图6是实施方式1~实施方式3中共用的、包括多汽缸旋转式压缩机的制冷循环装置的制冷循环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芝开利株式会社,未经东芝开利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8005156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智能移动终端的信息交互方法
- 下一篇:自动对位插头插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