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氧吸收性粘结剂用树脂及氧吸收性粘结剂有效
申请号: | 201180049930.0 | 申请日: | 2011-08-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8040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26 |
发明(设计)人: | 太田芳弘;石崎庸一;浅野结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洋制罐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9J167/03 | 分类号: | C09J167/03;C08G63/52;C09J11/06;C09J16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邦信阳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012 | 代理人: | 黄泽雄;毕长生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吸收性 粘结 树脂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粘结性,内聚力(凝集力)以及氧吸收性优异的氧吸收性粘结剂用树脂以及氧吸收性粘结剂。
背景技术
为了提高内容品保存性能,现有技术中提出了各种气体隔离性包装材料。尤其是近年来,将具有氧吸收性能的材料适当地用于包装容器中的氧吸收性包装容器吸引了众多关注的目光。作为获得氧吸收性包装容器的方法之一,提出了将氧吸收性树脂组合物作为涂料或粘结剂进行涂布加工的方法。
在专利文献1中,提供了一种将具有氧吸收性的无机氧化物配合到聚醇中得到的氧吸收性粘结剂。但是,这样的氧吸收性粘结剂存在的问题是:不透明、氧吸收性能低,并且为了发挥氧吸收性能,水分是不可或缺的,因此其在乾燥气氛下无法使用。另外,虽然也提出了各种使用氧吸收性树脂的涂料或粘结剂(例如专利文献2和3),但是尚未出现能够兼备氧吸收性和粘结性以及内聚力的先例。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申请特开2006-131699
[专利文献2]WO2006/080500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申请特开2008-7739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氧吸收性和粘结性以及内聚力兼备的二液硬化型氧吸收性树脂组合物。
[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氧吸收性粘结剂用树脂,所述树脂为一种含有来自酸成分(A)和酸成分(B)的结构单元的聚酯,其中酸成分(A)相对于全部的酸成分的比例为70~95摩尔%,酸成分(B)相对于全部的酸成分的比例为0~15摩尔%,所述聚酯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20℃~2℃,并且使用时用硬化剂进行硬化,其中:
酸成分(A):四氢苯二甲酸或其衍生物,或者四氢苯二甲酸酐或其衍生物,以及
酸成分(B):苯二甲酸类。
另外,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二液硬化型氧吸收性树脂组合物,该组合物包含由所述氧吸收性粘结剂用树脂组成的主剂和硬化剂成分。
另外,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由所述二液硬化型氧吸收性树脂组合物组成的氧吸收性粘结剂。
另外,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至少由氧隔离膜层、氧吸收层、密封膜层构成的氧吸收性积层膜,其中所述氧吸收层由所述氧吸收性粘结剂组成。
[发明的效果]
通过用本发明的二液硬化型氧吸收性树脂组合物作为多层包装材料的粘结剂,例如替代现有的干式层压用粘结剂使用,能够以低成本并且简单地制造具有优异的脱氧性能的软包装材料。使用这样的氧吸收性软包装材料能够长期保持对氧敏感的食品或医药品、电子元件等的品质。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氧吸收性粘结剂用树脂是包含来自酸成分(A)以及酸成分(B)的结构单元的聚酯。
在本发明的氧吸收性粘结剂用树脂中,酸成分(A)为四氢苯二甲酸或其衍生物,或四氢苯二甲酸酐或其衍生物。酸成分(A)优选为甲基四氢苯二甲酸或其衍生物,或甲基四氢苯二甲酸酐或其衍生物。此处所述衍生物包括酯,酸性卤化物,取代物(置換体),寡聚体等。
另外,在本发明的氧吸收性粘结剂用树脂中,酸成分(A)优选含有50~100摩尔%、更优选60~100摩尔%的具有选自(i)以及(ii)组成的组的结构的酸成分。
(i)具有连接两个结构分别为以下(a)和(b)的基团并连接1个或2个氢原子的碳原子、且该碳原子包含在脂环结构中的二元羧酸或二元羧酸酐;
(a)碳-碳双键基团,
(b)包含杂原子的官能团或由该官能团衍生得到的连接基团;以及
(ii)与不饱和脂环结构内的碳-碳双键邻接的碳原子与给电子取代基和氢原子相连、且与该碳原子邻接的另外的碳原子与包含杂原子的官能团或由该官能团衍生得到的连接集团相连、且所述给电子取代基与包含杂原子的官能团或由该官能团衍生得到的连接基团位于顺位的二元羧酸或二元羧酸酐。
上述的结构(i)和(ii)由于取代基的效果,为与氧反应性特别优异的分子结构。优选的酸成分是:在上述的结构(i)和(ii)中包含杂原子的官能团或由该官能团衍生得到的连接基团相当于四氢苯二甲酸以及四氢苯二甲酸酐结构中的二元羧酸和二元羧酸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洋制罐株式会社,未经东洋制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8004993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