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曳引机有效
| 申请号: | 201180049626.6 | 申请日: | 2011-10-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5383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2 |
| 发明(设计)人: | 兴梠惠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明电舍 |
| 主分类号: | B66B11/08 | 分类号: | B66B11/08 |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史雁鸣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曳引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曳引机。
背景技术
以往,公知有在升降机等中使用的曳引机。例如,在下述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以往的曳引机中,用悬臂轴支承转子,当载荷作用于曳引轮时,悬臂轴会发生挠曲,导致马达的气隙不均匀,马达的性能下降。此外,在最坏的情况下,可能会发生气隙闭合(日文:ギャップ擦り),而导致无法运转。
因此,在以往的曳引机中,需要减小由载荷导致的悬臂轴的挠曲,作为减小由载荷导致的悬臂轴的挠曲的方法,采用了通过增大悬臂轴的直径来减小挠曲的方法。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9-14276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上述以往的曳引机中,作为减小由载荷导致的悬臂轴的挠曲的方法,采用了通过增大悬臂轴的直径来减小挠曲的方法。
但是,在非常大型的曳引机中,需要显著增大悬臂轴的直径,因此存在应用困难的问题。
此外,若悬臂轴变大,则也需要使支承悬臂轴的轴承、机架变大,因此,存在导致曳引机非常重的问题。
此外,还存在成本提高的问题。
基于以上内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但载重量大的曳引机。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第1技术方案的曳引机的特征在于,其包括:曳引轮;第1支承部件及第2支承部件,它们在轴方向的两端以使上述曳引轮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上述曳引轮;转子,其设置于上述曳引轮的上述第1支承部件侧的端部;定子,其设置在与上述转子的内径侧相对的位置;制动盘,其与上述曳引轮同轴地设置于上述曳引轮的上述第2支承部件侧的端部;制动部件,其设置于上述第2支承部件,对上述制动盘施加压力而进行制动。
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第2技术方案的曳引机以第1技术方案的曳引机为基础,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1支承部件和上述第2支承部件之间,具有保持上述第1支承部件和上述第2支承部件的间隔的保持部件。
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第3技术方案的曳引机以第1或第2技术方案的曳引机为基础,其特征在于,该曳引机包括:旋转检测轴,其设置于上述曳引轮的轴端,贯通上述第1支承部件;旋转检测部件,其设置于上述旋转检测轴。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但载重量大的曳引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的曳引机的剖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的曳引机的侧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的曳引机的主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的曳引机的后视图。
图5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的曳引机的另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6是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的曳引机的剖视图。
图7是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的曳引机的侧视图。
图8是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的曳引机的主视图。
图9是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的曳引机的后视图。
图10是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的曳引机的另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11是本发明的第3实施例的曳引机的剖视图。
图12是本发明的第3实施例的曳引机的侧视图。
图13是本发明的第3实施例的曳引机的主视图。
图14是本发明的第3实施例的曳引机的后视图。
图15是本发明的第3实施例的曳引机的另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曳引机的方式。
实施例1
下面,说明本发明的曳引机的第1实施例。
首先,说明本实施例的曳引机的结构。
图1是本实施例的曳引机的剖视图。此外,图2是本实施例的曳引机的侧视图。此外,图3是本实施例的曳引机的主视图。此外,图4是本实施例的曳引机的后视图。此外,图5是本实施例的曳引机的另一实施例的剖视图。另外,以下说明中的左右以图1、图2、图5中的左右为基准。
如图1~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曳引机1中,曳引轮10为由连结部10c将外筒10a和内筒10b结合而成的结构。在左侧支架11形成有用于水平设置曳引轮10的支承部11a。在右侧支架12形成有用于水平设置曳引轮10的支承部12a。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明电舍,未经株式会社明电舍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8004962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