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管状传感器、成分测定装置、以及管状传感器的制造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180047575.3 | 申请日: | 2011-07-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5318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2 | 
| 发明(设计)人: | 川本秀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泰尔茂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A61B5/157 | 分类号: | A61B5/157;A61B5/151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11256 | 代理人: | 陈伟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管状 传感器 成分 测定 装置 以及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体液等的液体内的成分进行检测的管状传感器及其制造方法。另外,涉及使用该管状传感器的成分测定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为了测定体液中的各种成分,采用使用与体液中的特定成分发生反应的特异酵素物来进行测定的方法。特别是作为血糖值的测定,为了监视患者的状态因而重要,推荐患者自身对日常的血糖值的变动进行监视的自我血糖测定。
在这些测定中,例如需要进行下述作业:患者使用具备穿刺针的穿刺装置对指尖等的皮肤进行穿刺后,用手指等对穿刺部位周边进行压迫将血液挤出,并将挤出的血液取入到安装于测定装置的一次性的传感器。因此,在作业性方面存在问题。
为了减少上述作业的繁琐性,近年,提出了将传感器和穿刺针一体化的装置。
例如,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在内部具有孔的管状的穿刺针内配设两个电极的方案。该穿刺针内的电极,通过电线与控制基板连接,进行电流值的计测。
该方法中,由于能够通过采集到穿刺针内的血液进行血糖值的计测,所以能够将所需血液量抑制得较低,另外,由于能够在将穿刺针穿刺于患者的皮肤后直接进行计测,所以能够减轻患者的负担。
另外,在下述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在与微小注射针连接的毛细管内配置氧固定作用电极、对电极和参照电极的方案。根据该方法,由于毛细管现象,血液经由微小注射针被引导至毛细管内,通过毛细管内的这三个电极来计测氧化电流。
另一方面,在下述专利文献3中提出有例如制造如注射针那样的在轴向具有孔的管状体的方法。下述专利文献3中记载的方法中,首先将金属制的薄板冲切为将所希望的管状体展开而成的形状。然后,对呈管状体的展开形状的薄板进行冲压加工由此逐渐磨圆,由此将其成型为筒状。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5440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9-94231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3943390号公报
发明内容
不过,在上述专利文献1记载的方法中,分别制造穿刺针和电极后,需要将电极固定到穿刺针内部的微小空间中,在固定精度及生产效率方面存在问题。
另外,为了对因酵素反应而产生的电流高精度地进行检测,希望两个电极间距离恒定。但是,若如上述那样在电极的固定精度方面存在偏差,则电极间距离产生差别因而无法进行高精度的成分检测。
另外,在上述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方法中,需要将形成为细棒状的作用电极、对电极和参照电极插入毛细管内的作业。这三个电极,在毛细管内中空地固定,因此难以以高位置精度配置。因此,容易在电极间距离方面产生差别,容易对成分的检测精度造成影响。
另外,需要穿刺针和毛细管这两个部件,还需要将它们连接的工序,制造成本也随之提高。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课题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高精度地进行成分检测、且能够简易地制造的管状传感器、成分测定装置、管状传感器的制造方法。
为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管状传感器具有:具有沿长轴方向贯通的孔的管状体;形成于管状体的内壁面上的绝缘层;在绝缘层上,沿管状体的长轴方向形成,并且从管状体的一端到另一端连续的多个电极。
根据本发明的管状传感器,在管状体的内壁面上经由绝缘层形成有电极。因此,电极固定于管状体上,并且,能够容易地将电极间距离保持为恒定。
另外,本发明的成分测定装置具有:上述管状传感器;对通过管状传感器输出的电信号进行计测的计测部;对在该计测部中计测的检测信号进行运算,从而求出管状传感器内采集的液体中的成分值的控制部。
本发明的成分测定装置使用上述的管状传感器而构成。因此,由于电极固定于管状体上,因此能够将电极间距离保持为恒定。因此,能够对与采集于管状传感器内的液体的成分相应的电信号高精度地进行检测。
另外,本发明的管状传感器的制造方法具备:在金属薄板上形成绝缘层的步骤;在绝缘层上形成条纹状的多个电极的步骤。
另外,本发明的管状传感器的制造方法还具有:将形成有绝缘层以及电极的金属薄板切下,从而形成板状体的步骤,板状体呈具有沿长轴方向贯通的孔的管状体的展开形状;对板状体进行冲压加工,从而形成管状体的步骤。
根据本发明的管状传感器的制造方法,能够简便地制造在其内壁面固定有电极的管状体。因此,能够省略下述工序:将管状体和电极分别制造后,将电极插入管状体的内部并进行固定。
另外,由于能够将电极固定于管状体的内壁面而形成,因此能够将电极间距离保持为恒定。
发明的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泰尔茂株式会社,未经泰尔茂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8004757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