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调色剂粘合剂及调色剂有效
| 申请号: | 201180047406.X | 申请日: | 2011-10-0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408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05 |
| 发明(设计)人: | 岩越裕哉;本多将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洋化成工业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G03G9/087 | 分类号: | G03G9/087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苗堃;赵曦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调色 粘合剂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电子照相、静电记录、静电印刷等的调色剂粘合剂及调色剂。
背景技术
对于作为复印机、打印机等的图像的定影方式而普遍采用的热定影方式用的电子照相用调色剂粘合剂,要求即使在高定影温度下调色剂也不熔合于热辊(耐热偏移性(耐ホットオフセット性))、即使定影温度低调色剂也能够定影(低温定影性)、作为微粒的保存稳定性(耐粘连性)等。
出于提高这些调色剂的定影性能的目的,以往以来已知将分别特殊化为低温度范围、高温度范围的非相溶树脂用作基质相和主域相。另外,在苯乙烯系聚合物之类的乙烯基系树脂中,提出了含有使该非相溶树脂相溶化的相溶化剂的方法(专利文献1等)。
另外,出于提高耐粘连性、尤其是高温高湿环境下的保存稳定性的耐粘连性的目的,提出了由使用1,2-丙二醇和新戊二醇等特定多元醇成分而得的聚酯树脂构成而不考虑SP值、HLB值的范围的调色剂粘合剂(专利文献2等)。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8-32830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6-154686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近年来,日益要求复印机、打印机的彩色化、高速、高可靠性、紧凑、低成本、节能。特别是从降低环境负担(节能)的要求出发,期望调色剂进一步兼具低温定影性和耐粘连性、并且带电特性进一步优良的树脂,其应对成为当务之急。
另外,以往由基质相和主域相构成的调色剂没有充分满足全部的定影性(低温定影性与耐热偏移性的平衡)以及保存稳定性,在用于近年来的高速机、小型电子复印机时,要求特别宽广范围的定影温度幅度。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作为调色剂使用时的定影温度幅度的增大及耐粘连性、带电特性优良的调色剂粘合剂以及调色剂。
本发明人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完成了本发明。
即,本发明为下述两发明。
(I)一种调色剂粘合剂,其特征在于,含有聚酯树脂(P),所述聚酯树脂(P)由羧酸成分(x)和醇成分(y)缩聚而成的1种以上聚酯树脂构成,(P)的至少1种(P1)在醇成分(y)中含有50~95摩尔%的碳原子数2~4的脂肪族二醇(y1),(P)满足下式(1)和(2)。
11.5≤(P)的SP值[(cal/cm3)1/2]≤13.0···(1)
5.2≤(P)的HLB值〔采用小田法测得〕≤7.1···(2)
(2)一种调色剂,其特征在于,含有上述的调色剂粘合剂、着色剂以及根据需要添加的选自脱模剂、电荷控制剂和流动化剂中的1种以上的添加剂。
通过使用本发明的调色剂粘合剂,能够提供定影温度幅度的增大及耐粘连性、带电特性(饱和带电量、带电上升性、带电稳定性)优良的调色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详述本发明。
本发明的调色剂粘合剂含有聚酯树脂(P),所述聚酯树脂(P)由羧酸成分(x)和醇成分(y)缩聚而成的1种以上聚酯树脂构成。
聚酯树脂(P)可以是1种聚酯树脂,但优选由线形聚酯树脂(A)和非线形聚酯树脂(B)构成。(A)和(B)各自可以并用2种以上。
另外,对于聚酯树脂(P),从定影性的观点出发,其中的至少1种(P1)必须在醇成分(y)中含有50~95摩尔%的碳原子数2~4的脂肪族二醇(y1)。因此,聚酯树脂(P)由线形聚酯树脂(A)和非线形聚酯树脂(B)构成时,(A)和/或(B)必须含有(P1),优选至少(B)为(P1),进一步优选(A)和(B)均为(P1)。
以下,有时将相当于在醇成分(y)中含有50~95摩尔%的碳原子数2~4的脂肪族二醇(y1)的(P1)的线形聚酯树脂(A)记为线形聚酯树脂(A·P1),将相当于在醇成分(y)中含有50~95摩尔%的碳原子数2~4的脂肪族二醇(y1)的(P1)的非线形聚酯树脂(B)记为非线形聚酯树脂(B·P1)。
线形聚酯树脂(A)中,作为醇成分(y),可举出二醇、3~8元或其以上的多元醇、以及一元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洋化成工业株式会社,未经三洋化成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8004740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