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机动车部件以及其制造方法及制造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180044989.0 | 申请日: | 2011-09-0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0896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15 |
| 发明(设计)人: | 铃木慎太郎 | 申请(专利权)人: | NTN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C21D9/40 | 分类号: | C21D9/40;C21D1/42;C21D9/28;F16C3/02;F16D3/20 |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刘建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机动车 部件 及其 制造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例如构成等速万向接头的外侧接头构件或构成驱动轴的中间轴等机动车部件进行高频淬火,在该淬火后对机动车部件进行回火并将涂敷在机动车部件的外表面上的涂装剂烧结的机动车部件以及其制造方法及制造装置。
背景技术
从机动车的发动机向驱动车轮传递动力的驱动轴需要应对由发动机与车轮的相对性的位置关系的变化引起的角度位移和轴向位移,因此通常具备如下的结构,即:在发动机侧(内置侧)装备滑动式等速万向接头,而在驱动车轮侧(外置侧)装备固定式等速万向接头,并利用金属制的中间轴将两者的等速万向接头连结。
向该驱动轴装入的滑动式等速万向接头及固定式等速万向接头均具备金属制的外侧接头构件,该金属制的外侧接头构件包括:对包括与前述的中间轴连结的内侧接头构件在内的内部部件进行收容的杯形部;从该杯形部沿着轴向一体地延伸的杆部。
由位于内置侧的等速万向接头的外侧接头构件、位于外置侧的等速万向接头的外侧接头构件、及将两者的等速万向接头连结的中间轴构成的部件为了提高其强度等,通常利用基于高频淬火的热处理进行硬化。在该高频淬火后,以提高部件的韧性并将伴随着淬火的应力的一部分释放而将烧裂防患于未然为目的,对部件进行回火。而且,为了提高耐腐蚀性而在所述部件的外表面上涂敷涂装剂并通过加热进行烧结来实施防锈处理。
前述的部件的回火采取利用了热风炉的方式和利用了感应加热的方式。在该利用了热风炉的方式中,在160~185℃左右的炉中将部件加热40~60分钟左右,在该加热结束后对部件进行空冷,由此完成回火。在该回火时,预先在淬火后的部件的外表面上涂敷涂装剂,利用回火的加热进行涂装剂的烧结。
另一方面,在利用了感应加热的回火中,多将部件的加热进行15~30秒钟左右,加热温度也需要上升至220~270℃左右。因此,与利用了热风炉的方式的情况相比,加热时间短,加热温度高,因此不适合涂装剂的烧结。这种情况下,目前的状况是另行设置涂装工序而利用热风炉进行涂装剂的烧结。而且,虽然也提出了基于感应加热的涂装的烧结法,但这种情况下,仅以涂装的烧结为目的,并不是与回火同时成立的处理条件(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2)。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25957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3-10737号公报
发明的概要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关于利用了热风炉的方式及利用了感应加热的方式进行的部件的回火和涂装剂的烧结,一直以来存在以下的课题。
首先,在利用了热风炉的方式进行的部件的回火中,在利用该回火的加热来进行涂装剂的烧结时,加热时间与冷却时间相加而需要60~90分钟以上,因此从部件的投入到处理结束为止需要长时间。如此,若从部件的投入到处理结束为止需要长时间,则由于回火的前一工序即高频淬火的周期时间为25~35秒钟左右,因此在与之相同的周期时间进行回火时,向炉内的部件投入个数增多,设备变得大型。而且,为了使炉的温度上升至规定温度需要长时间,因此能量成本大。
另一方面,在利用了感应加热的方式进行的部件的回火中,在利用该回火的加热来进行涂装剂的烧结时,在加热时间为30秒钟左右将涂装剂烧结时,容易发生烧结不良,难以确保必要的涂装性能。因此,如前述那样,必须与回火工序分开地设置涂装工序而利用热风炉进行涂装剂的烧结,工时增加,由此导致产品的成本上升。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鉴于前述的改善点而提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实现部件的回火及涂装剂的烧结进行的处理时间的缩短化及成本减少的机动车部件以及其制造方法及制造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作为用于实现前述的目的的技术性的手段,本发明的机动车部件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对金属制的机动车部件进行高频淬火,在该淬火后,向机动车部件的外表面涂敷涂装剂,在此基础上,利用高频感应加热同时进行机动车部件的回火和涂装剂烧结。需要说明的是,作为涂装剂,当考虑烧结条件时,优选使用粉体涂料。
另外,本发明的机动车部件的制造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在高频淬火后,对外表面涂敷有涂装剂的金属制的机动车部件进行移送的搬运路;沿着该搬运路的部件移送方向配设,并同时进行机动车部件的回火和涂装剂烧结的高频感应线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NTN株式会社,未经NTN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8004498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