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在电路板上的光源装置和具有多个光源装置的光源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180042111.3 | 申请日: | 2011-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815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1 |
发明(设计)人: | 卡斯滕·狄克曼;史蒂文·罗斯巴赫 | 申请(专利权)人: | 欧司朗光电半导体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1/02 | 分类号: | H05K1/02;H05K1/11;H01R13/717;H05K1/14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张春水;高少蔚 |
地址: | 德国雷***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路板 光源 装置 具有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源装置和一种光源设备。
背景技术
为了实现光源装置的、例如下面还称作面辐射器(例如OLED光砖(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LED照明板(LED:发光二极管)或OLEC光源(OLEC:基于碳的有机发光二极管))的面光源的均匀的照明图像,通常使用全方位的接触部。为此,不仅在各个面光源上需要电连接部而且在多个所述面光源之间也需要电连接部。所述电连接部和其到至少一个共同的连接部位的电反馈导线需要一定位置,这尤其在面光源本身的区域中导致面积需求增加或者总厚度增加。在必须将多条电线彼此电绝缘地以相叠的方式引导的部位(交叉点)处,这甚至导致使光源装置的通过线缆确定的厚度将近翻倍。
至今为止,在面光源上的或者在多个所述面光源之间的各个接触部的串联或并联通过金属线来实现,所述金属线必须单独地进行布线并且需要一定空间。至今为止,反馈导线通常布线在面光源之后,其中接受厚度变化和更多耗费。
从LEDON OLED照明有限两合公司已知一种OLED光源装置,其中OLED设置在印刷电路板上(印刷电路板,PCB)。
发明内容
在不同的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光源装置,其中在将多个光源装置连接成光源设备时,在经由一个或多个光源装置提供电反馈的情况下实现所形成的电路设备的厚度的降低。
光源装置具有:光源;与光源耦合的、用于输送输入电压的输入端子以;与光源耦合的、用于提供输出电压的输出端子;第一桥接端子和第二桥接端子;和与光源耦合的电路板。电路板具有至少一个带状导线,所述带状导线与第一桥接端子和第二桥接端子耦合以用于以跨过光源的方式将电势从第一桥接端子引导至第二桥接端子。
在一个设计方案中,输入端子具有用于输送第一电势的第一电势输入端子和用于输送第二电势的第二电势输入端子。
在一个设计方案中,第二电势不同于第一电势。这例如设置在多个光源装置的串联电路中。替选地,第二电势也能够与第一电势相同。这例如设置在多个光源装置的并联电路中。
在一个设计方案中,输出端子具有用于提供第二电势的第一电势输出端子和用于提供第一电势的第二电势输出端子。
根据另一改进形式,光源构建为也称作面辐射器的或面辐射器光源的面光源。
与例如白炽灯的点光源相反,面光源在不同的实施例中能够理解为由具有面扩展的源产生光的光源。面光源的不同的实例是例如具有多个相互耦合的LED的LED发光板形式的发光二极管(LED)、例如具有多个相互耦合的OLED的OLED光砖形式的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例如具有多个相互耦合的OLEC的OLEC光砖形式的OLEC光源(其中OLEC理解为基于碳的有机发光二极管)。
电路板能够具有一个层或多个层,例如具有一个带状导线平面或多个带状导线平面(分别具有例如一个或多个带状导线)。电路板能够被构建为柔性电路板。
输入端子(进而可能的一个电势输入端子或多个电势输入端子)在不同的实施例中能够设置在电路板上。
此外,在不同的实施例中,输出端子(进而可能的一个电势输出端子或者多个电势输出端子)能够设置在电路板上。
此外,在不同的实施例中,第一桥接端子和/或第二桥接端子能够设置在电路板上。
光源装置能够设有多个根据不同的实施例的相互电耦合的光源装置(以光源装置的串联电路和/或并联电路的形式)。
附图说明
在附图中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且在下面详细地阐明。其示出
图1示出根据一个实施例的光源装置的俯视图;
图2示出横贯根据一个实施例的图1中的光源装置的光源的横截面图;
图3示出根据一个实施例的光源设备的俯视图;
图4示出根据一个实施例的光源装置的俯视图;
图5示出根据一个实施例的光源装置的俯视图;和
图6示出根据一个实施例的光源设备。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欧司朗光电半导体有限公司,未经欧司朗光电半导体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8004211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