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转底炉的排气通道装置及其运行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80042010.6 | 申请日: | 2011-09-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8068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1 |
发明(设计)人: | 津下修;德田耕司;水谷范昭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 |
主分类号: | F27B9/30 | 分类号: | F27B9/30;C21B11/08;C21B13/10;C22B1/212;F27B9/16;F27D17/00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张宝荣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转底炉 排气 通道 装置 及其 运行 方法 | ||
1.一种转底炉的排气通道装置,所述转底炉对含有碳质还原材料和含氧化铁物质的原料进行加热而制造还原铁或粒状金属铁,所述转底炉的排气通道装置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转底炉的排气通道中依次分两级地配置有:
对从所述转底炉排出的排气进行冷却而使所述排气中的金属盐固化的冷却部;
使刚冷却后的所述排气碰撞而使固化后的所述金属盐落下的碰撞部;
将碰撞后的所述排气向所述金属盐的落下方向以外的方向引导的方向转换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底炉的排气通道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却部具有:将从所述转底炉排出的排气冷却到1000~1200℃的温度的第一冷却部;将碰撞后的所述排气进一步冷却到450~900℃的温度的第二冷却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底炉的排气通道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碰撞部具有:配设在紧接着所述第一冷却部的后面的排气通道内的第一碰撞部;配设在后接于所述第二冷却部的排气通道内的第二碰撞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转底炉的排气通道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冷却部包括水冷通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底炉的排气通道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水冷通道水平地配置在所述第一碰撞部前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转底炉的排气通道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水冷通道的上部未设置水冷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底炉的排气通道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水冷通道具有内衬耐火物结构,
灰尘容易附着的所述水冷通道的下部的所述内衬耐火物结构的内表面温度为600℃以下。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底炉的排气通道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冷却部直接向所述排气通道内喷射流体。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底炉的排气通道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方向转换通道包括朝向大致垂直上方的第一立管,
所述第一碰撞部包括所述第一立管内壁面,
至少紧接着所述水冷通道后面的排气所碰撞的第一立管内壁面被耐磨损性耐火物覆盖。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转底炉的排气通道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方向转换通道包括在与所述第一立管顶部连接而下降的倒J字状通道的最下部大致水平配置的水平通道,
所述第二碰撞部为配设在所述水平通道内的灰尘捕集槽,
所述第二冷却部配设在所述第一立管及所述倒J字状通道的至少任一方,
由所述第二冷却部冷却的所述排气与所述第二碰撞部碰撞。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转底炉的排气通道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方向转换通道包括在与所述第一立管顶部连接而下降的倒J字状通道的最下部大致水平地配置的水平通道,
所述第二碰撞部为配设在所述水平通道内的灰尘捕集槽,
所述第二冷却部配设在所述第一立管及所述倒J字状通道中的至少任一方,
由所述第二冷却部冷却的所述排气与所述第二碰撞部碰撞。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转底炉的排气通道装置,其特征在于,
与所述灰尘捕集槽碰撞后的排气经由第二立管上升,
在后接于所述第二立管的下降通道内夹设有空气预热器。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转底炉的排气通道装置,其特征在于,
与所述灰尘捕集槽碰撞后的排气经由第二立管上升,
在后接于所述第二立管的下降通道内夹设有空气预热器。
14.一种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底炉的排气通道装置的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
根据所述排气中的所述金属盐的种类改变对所述排气进行冷却的所述冷却部的冷却温度。
15.一种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底炉的排气通道装置的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冷却部通过直接将不活泼气体、气水状态的水、空气中的任意一种以上的物质向所述排气供给而对所述排气进行冷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未经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80042010.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