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聚碳酸酯系树脂组合物有效
申请号: | 201180041025.0 | 申请日: | 2011-07-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6892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24 |
发明(设计)人: | 石川康弘;竹内敬直;前场诚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出光兴产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8L69/00 | 分类号: | C08L69/00;C08G64/18;C08K9/04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龚敏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聚碳酸酯 树脂 组合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耐冲击性优异的玻璃纤维强化聚碳酸酯系树脂组合物。详细而言,涉及包含具有特定链长的聚碳酸酯-聚有机硅氧烷共聚物和用特定集束剂处理后的玻璃纤维的、耐冲击性优异的玻璃纤维强化聚碳酸酯系树脂组合物。
背景技术
聚碳酸酯树脂的机械强度、电特性、透明性等优异,作为工程塑料被广泛利用在电气·电子设备领域、汽车领域等各种领域中。为了提高聚碳酸酯树脂的耐冲击性及尺寸稳定性,已知有添加了玻璃纤维的玻璃纤维强化聚碳酸酯树脂。但是,若添加玻璃纤维,则存在聚碳酸酯树脂的耐冲击性大幅度降低等问题。
以往,对于改善添加有玻璃纤维的聚碳酸酯树脂的耐冲击性的方法进行了各种研究。例如公开了在聚碳酸酯树脂中配合聚碳酸酯-聚有机硅氧烷共聚物的方法(专利文献1及2)。但是,上述方法的耐冲击性提高效果还不充分,迫切期望对其进行改善。
为了改善这样的问题,已知有在聚碳酸酯树脂中添加用含有环氧树脂的集束基处理后的玻璃纤维的技术方案(专利文献3)。但是,在玻璃纤维的量相对于树脂100质量份为25质量份以下时,耐冲击强度的提高效果还不充分,迫切期望对其进行改善。而且,专利文献3的实施例中公开了以下内容,即,由用含有聚烯烃系树脂的集束剂处理后的玻璃纤维和聚碳酸酯-聚二甲基硅氧烷构成的聚碳酸酯系树脂组合物,与由用含有环氧树脂及氨基甲酸酯树脂的集束剂处理后的玻璃纤维和聚碳酸酯-聚二甲基硅氧烷构成的树脂组合物相比,耐冲击强度变差。
另一方面,已知有可以通过对聚碳酸酯树脂与聚酯树脂的混合树脂添加用含有聚烯烃蜡的被覆剂处理后的玻璃纤维来改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的IZOD冲击强度(悬臂梁冲击强度)的技术方案(专利文献4)。但是,作为该聚碳酸酯树脂,仅公开了由双酚A衍生出的均聚碳酸酯。
进而,已知在芳香族聚碳酸酯树脂中配合预先用与该聚碳酸酯树脂的密合性低的被覆剂被覆后的玻璃纤维、再配合有机碱金属盐、有机磷化合物而成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专利文献5、6)。在此使用的玻璃纤维是预先用由聚烯烃、优选聚烯烃蜡形成的被覆剂处理后的玻璃纤维。但是,并未公开本申请发明中使用的特定的聚碳酸酯-聚有机硅氧烷共聚物作为所使用的聚碳酸酯树脂。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昭55-16005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2-173061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7-26149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平10-273585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02-309076号公报
专利文献6:日本特开2002-27759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为在含有玻璃纤维的聚碳酸酯系树脂组合物中得到更优异的耐冲击性。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人等发现通过使用聚有机硅氧烷部分的链长具有特定值的聚碳酸酯-聚有机硅氧烷共聚物和用含有聚烯烃的集束剂处理后的玻璃纤维从而可以解决上述问题,由此完成了本发明。
即,本发明涉及一种聚碳酸酯系树脂组合物,其含有聚碳酸酯系树脂混合物(A)100质量份和用聚烯烃处理后的玻璃纤维(B)3~20质量份,所述聚碳酸酯系树脂混合物(A)包含聚碳酸酯-聚有机硅氧烷共聚物(A-1)5~100质量%和(A-1)以外的芳香族聚碳酸酯(A-2)0~95质量%,所述聚碳酸酯-聚有机硅氧烷共聚物(A-1)的主链具有通式(I)所示的重复单元及通式(II)所示的结构单元。
[化学式1]
[式中,R1及R2分别独立地表示碳原子数为1~6的烷基或烷氧基;X表示单键、碳原子数为1~8的烷撑基、碳原子数为2~8的烷叉基、碳原子数为5~15的环烷撑基、碳原子数为5~15的环烷叉基、-S-、-SO-、-SO2-、-O-或-CO-;R3~R6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卤素原子或者碳原子数为1~6的烷基、碳原子数为1~6的烷氧基或碳原子数为6~12的芳基;Y表示含有脂肪族或芳香族的有机残基。n为平均重复数且表示65~600的数值,a及b分别独立地表示0~4的整数。]
发明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出光兴产株式会社,未经出光兴产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8004102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模拟量通道倍增装置
- 下一篇:折射率溶液标准物质及其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