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驻极体性质的非织造网和纤维、其制造工艺及其用途有效
| 申请号: | 201180041018.0 | 申请日: | 2011-08-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4804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09 |
| 发明(设计)人: | R·伯格曼;P·劳芬伯格 | 申请(专利权)人: | 菲特萨德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D04H1/56 | 分类号: | D04H1/56;D04H1/4291;B01D39/14;D06M11/05 |
| 代理公司: | 北京商专永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00 | 代理人: | 邬玥;葛强 |
| 地址: | 德国***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体性 织造 纤维 制造 工艺 及其 用途 | ||
1.一种包含由热塑性聚合物材料制成的纤维的非织造驻极体网,所述热塑性聚合物材料包含聚合物、第一添加剂(a)和第二添加剂(b),其中所述第一添加剂(a)包含受阻胺而所述第二添加剂(b)包含衍生自羧酸和胺的羧酸金属盐和/或有机酰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织造驻极体网,其中所述第一添加剂(a)和所述第二添加剂(b)各自基于总纤维重量以0.5-3重量%的量存在,第一稳定剂(a)包含聚合型受阻胺而所述第二添加剂(b)包含衍生自具有14-22个碳原子的羧酸和具有一个或两个伯氨基和/或仲氨基的脂肪族胺的有机酰胺。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非织造驻极体网,其中所述第二添加剂(b)的羧酸金属盐在所述纤维中基于总纤维重量以0.5-3重量%的量存在,并且所述金属盐为具有14-22个碳原子的羧酸的碱土金属盐。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非织造驻极体网,其中所述非织造物具有梯度纤维密度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非织造驻极体网,其中所述非织造网包含直径在3-10μm之间的过程纤维和直径在1-3μm之间的细纤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非织造驻极体网,其中基于纤维的总数量,所述粗纤维的比例在50-80%之间而所述细纤维比例在20-50%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非织造驻极体网,其中所述聚合物包含聚丙烯或不同聚丙烯的组合。
8.一种多层薄板,包含至少一层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非织造驻极体网。
9.一种制造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非织造驻极体网的工艺,所述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i)提供包含聚合物、第一添加剂(a)和第二添加剂(b)的热塑性聚合物材料,其中所述第一添加剂(a)包含受阻胺,并且所述第二添加剂(b)包含衍生自羧酸和胺的羧酸金属盐和/或有机酰胺;
ii)由所述热塑性聚合物材料形成纤维;
iii)由步骤(ii)中形成的纤维形成非织造网;和
iv)用极性液体处理步骤(ii)中形成的纤维和/或步骤(iii)中形成的非织造网以获得带驻极体电荷的非织造物。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工艺,其中在使所述纤维进行步骤(iii)中的成网之前,用所述极性液体处理步骤(ii)中形成的纤维。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工艺,其中所述极性液体为呈液滴形式、包含具有不同液滴直径的成分的水。
12.根据权利要求9-11中任一项所述的工艺,其中在所述纤维离开纺丝头后立即将所述极性液体喷洒至所述纤维上。
13.根据权利要求9-12中任一项所述的工艺,在30-120巴的压力下将所述极性液体喷洒在步骤(ii)中形成的纤维和/或步骤(iii)中形成的非织造网上。
14.一种由热塑性聚合物材料制成的纤维,所述热塑性聚合物材料包含聚合物、第一添加剂(a)和第二添加剂(b),其中所述第一添加剂(a)包含受阻胺而所述第二添加剂(b)包含衍生自羧酸和胺的羧酸金属盐和/或有机酰胺。
15.一种制造纤维的工艺,所述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i)提供包含聚合物、第一添加剂(a)和第二添加剂(b)的热塑性聚合物材料,其中所述第一添加剂(a)包含受阻胺,并且所述第二添加剂(b)包含衍生自羧酸和胺的羧酸金属盐和/或有机酰胺;
ii)由所述热塑性聚合物材料形成纤维;和
iii)用极性液体处理步骤(ii)中形成的纤维。
16.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非织造驻极体网或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多层薄板作为过滤材料或作为除尘织物用于清洁目的的用途。
17.一种包含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非织造驻极体网、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多层薄板或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纤维的物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菲特萨德国有限公司,未经菲特萨德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80041018.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