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核加强件的锂-二硫化铁电池设计无效
| 申请号: | 201180039720.3 | 申请日: | 2011-05-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502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14 |
| 发明(设计)人: | J·W·马普尔;M·F·曼苏托;M·T·温德林;黄维维;J·X·吴 | 申请(专利权)人: | 永备电池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M6/02 | 分类号: | H01M6/02;H01M6/16;H01M4/06;H01M4/70;H01M10/02;H01M10/04;H01M2/26 |
| 代理公司: | 北京邦信阳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012 | 代理人: | 颜海峰 |
| 地址: | 美国密***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加强 二硫化铁 电池 设计 | ||
1.一种5伏锂-二硫化铁一次电池,包括:
圆柱形容器,其具有覆盖在该容器的开口端之上的顶盖;
螺旋形缠绕的电极装配件,其包括阳极、聚合物隔板、及阴极,其中,所述阳极本质上由锂或锂合金的金属性箔组成,所述阴极包括阴极混合物,所述阴极混合物包括至少部分地涂覆在金属性集电器两侧上的二硫化铁;以及
核,其同心地置于所述电极装配件内,以随着所述电池放电促进所述阴极混合物的均匀膨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中,所述核包括惰性的圆柱形棒。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其中,所述棒由绝缘聚合物构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其中,所述聚合物选自:聚丙烯、聚乙烯、及乙烯三氟氯乙烯共聚物。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中,所述核包括所述阴极的一部分。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其中,所述阴极在所述核处的该部分未被阴极混合物涂覆。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其中,所述阴极的该部分构成所述螺旋形缠绕的电极装配件的多于一圈的缠绕。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中,所述核具有与所述容器的剖面形状不同的剖面形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还包括:至少一个引线,其在一个被选择为减少在所述电池放电时由所述引线引起的所述电极装配件上的压力的点处贴附于所述电极装配件。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中,所述核的剖面形状选自:圆形、椭圆形、矩形、三角形、或C形。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中,所述核被构成为随着所述电池放电以均匀方式塌下。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中,所述金属性集电器具有外向面和内向面,以及其中涂覆到所述外向面的二硫化铁比涂覆到所述内向面的二硫化铁更多。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还包括:焊接引线,其将所述电极装配件电连接到所述容器或所述顶盖,并且其中,所述电极装配件的外直径和所述容器的内直径使得在所述电池放电之前,在所述内直径和所述外直径之间存在连续的空隙。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中,所述核包括卷筒。
15.一种电化学电池,包括:
圆柱形容器,其高度大于直径;
螺旋形缠绕的电极装配件,其包括阳极、隔板、及阴极;以及
圆柱形核,其同心地置于所述电极装配件内,并在所述容器的整个高度上具有不同于所述圆柱形容器的剖面形状的剖面形状。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化学电池,其中,所述圆柱形容器的剖面形状是圆形。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化学电池,其中,所述圆柱形核的剖面形状选自:椭圆形、矩形、三角形、或C形。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化学电池,其中,所述圆柱形核是中空的。
19.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化学电池,其中,引线在所述电极装配件内贴附于靠近所述核的剖面形状的平坦圆周部分处。
20.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化学电池,其中,所述核被构成为随着所述电池放电以均匀方式塌下。
21.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化学电池,其中,所述核包括卷筒。
22.一种制造锂-二硫化铁一次电池的方法,包括:
产生螺旋形缠绕的电极装配件,所述电极装配件包括锂或锂合金的阳极和二硫化铁的阴极,所述二硫化铁至少部分地涂覆在薄金属条带的两侧,使得所述电极装配件具有外圆周形状和中心开孔,其中所述中心开孔具有内圆周形状;
控制所述电极装配件使适于,当所述电池随后放电时均匀地维持所述电极装配件的整体性;以及
将所述电极装配件布置在高度大于直径的圆柱形容器内。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中,通过在所述电极装配件的所述中心开孔内同心地布置圆柱形棒,以实现所述的对所述电极装配件的控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永备电池有限公司,未经永备电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80039720.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