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锂二次电池有效
申请号: | 201180039702.5 | 申请日: | 2011-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6962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24 |
发明(设计)人: | 福岛孝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京瓷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M4/485 | 分类号: | H01M4/485;H01M4/131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蒋亭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二次 电池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容量、高输出的锂二次电池。
背景技术
近年来,二次电池不仅用于手机、笔记本PC,其用途还扩展为电动汽车用电池。在这些电池中,提出了仅由活性物质构成电极并由此达成充分的电子传导性的技术,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在作为活性物质的烧成粉末中加入成形助剂、增塑剂、分散剂和溶剂,进行浆料化,利用刮刀法将其涂布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膜上,之后冲切成规定尺寸,进行热处理,由此得到相对密度为50~80%的、具有充分的电子传导性的电极。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04278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电极中,在活性物质填充率为80%以上的范围时活性物质利用率变为80%以下,在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及电池容量的方面效果小且不充分。
本发明鉴于上述实际情况而提出,其目的在于提供能量密度及电池容量更高的锂二次电池。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锂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具有正极、负极和夹持于上述正极和上述负极之间的非水电解质,上述正极或上述负极由钛酸锂烧结体形成,该钛酸锂烧结体具有0.10~0.20μm的平均细孔径、1.0~3.0m2/g的比表面积、80~90%的相对密度。
发明效果
本发明的锂二次电池通过使用具有0.10~0.20μm的平均细孔径、1.0~3.0m2/g的比表面积、80~90%的相对密度的钛酸锂烧结体作为正极或负极,从而可以制成能量密度高且充放电特性优异的锂二次电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锂二次电池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锂二次电池的剖面图,在由正极3和负极7构成的1对电极之间夹持有包含非水电解质的隔膜4。正极罐1经由正极集电体2粘接于正极3,其与利用负极集电体6粘接于负极7的负极罐5隔着绝缘垫8紧固在一起。
正极集电体2或负极集电体6为了正极3或负极7的集电而配置,例如可列举包含由选自炭黑、石墨、金、银、镍、氧化锌、氧化锡、氧化铟、氧化钛、钛酸钾中的至少一种形成的导电性填料,和选自丙烯酸系树脂、环氧树脂、硅酮系树脂、聚酰胺系树脂、酚醛树脂、聚酯树脂、聚酰亚胺系树脂中的至少一种的高分子粘合材料的混合物。
正极3或负极7由钛酸锂烧结体形成,其平均细孔径为0.10~0.20μm、比表面积为1.0~3.0m2/g、相对密度为80~90%。
本发明的锂二次电池中,通过使正极3或负极7采用相对密度80~90%的钛酸锂烧结体,从而使其紧密地填充活性物质、能量密度高且充放电特性优异。
此外,通过使构成正极3或负极7的钛酸锂烧结体的平均细孔径为0.10~0.20μm、比表面积为1.0~3.0m2/g,从而可使电解液充分地渗入钛酸锂烧结体内,能够确保电解液与电极活性物质的接触面积,同时能够将钛酸锂烧结体的相对密度提高至80%以上,能够提高活性物质的填充密度。
在平均细孔径小于0.10μm或者比表面积大于3.0m2/g时,难以使钛酸锂烧结体的相对密度为80%以上,无法提高能量密度。
此外,在平均细孔径大于0.20μm或者比表面积小于1.0m2/g时,相对密度变得大于90%,能量密度变高,但是电解液变得难以向钛酸锂烧结体内渗入,电解液与电极活性物质的接触面积变小,导致充放电时产生较大的电压下降。
构成钛酸锂烧结体的粒子的平均粒径优选为0.5μm以下。通过使平均粒径为0.5μm以下,从而可以缩短粒子内Li离子的扩散距离、减小离子传导阻力,并且容易使平均细孔径、比表面积及相对密度为上述范围。此外,在平均粒径大于0.5μm时,存在放电电位降低的情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京瓷株式会社,未经京瓷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8003970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着色烂花绒面料
- 下一篇:铝合金板、使用该铝合金板的接合体以及汽车用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