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船舶用脱硝系统及具备该系统的船舶、以及船舶用脱硝系统的控制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1180037856.0 | 申请日: | 2011-08-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527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7 |
| 发明(设计)人: | 村田聪;平冈直大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F01N3/08 | 分类号: | F01N3/08;B01D53/94;B63B35/00;B63H21/20;B63H21/32;B63J3/02;B63J99/00;F01K23/10;F01N3/20;F01N5/04;F02B37/10;F02B41/10;F02G5/00 |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雒运朴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船舶 用脱硝 系统 具备 以及 控制 方法 | ||
1.一种船舶用脱硝系统,其中,具备:
氨生成器,其具有由水制造氢的氢制造部及由空气制造氮的氮制造部,由通过所述氢制造部制造出的氢及通过所述氮制造部制造出的氮来生成氨,并且从船内电力系统被供给电力;
脱硝催化剂部,其设置在船舶用推进用的主发动机的废气通路上,与通过所述氨生成器生成的氨一起进行废气脱硝;
发电机,其使用所述主发动机的废气能量进行发电,向所述船内电力系统供给电力;
轴发电机马达,其由所述主发动机驱动而发电,能够进行向所述船内电力系统供给电力的发电运转,并且由从所述船内电力系统供给的电力驱动而对螺旋桨轴加力;
发电输出控制部,其控制向所述氨生成器供给的供给电力、所述发电机的发电输出、以及向所述轴发电机马达供给的供给电力及所述轴发电机马达的发电输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舶用脱硝系统,其中,
还具备与所述船内电力系统连接的蓄电池。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船舶用脱硝系统,其中,
还具备与所述船内电力系统连接的太阳能发电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船舶用脱硝系统,其中,
在所述船内电力系统上连接有从船舶的外部的电源接受电力的供给的外部电力输入部。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船舶用脱硝系统,其中,
还具备对向所述脱硝催化剂部导入的废气进行加热的电加热器,
从所述船内电力系统对于该电加热器进行电力供给。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船舶用脱硝系统,其中,
使用增压器侧发电机作为所述发电机,该增压器侧发电机获得所述主发动机的排气涡轮增压器的旋转输出而发电。
7.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船舶用脱硝系统,其中,
使用动力涡轮侧发电机作为所述发电机,该动力涡轮侧发电机通过以所述主发动机的废气为驱动源的动力涡轮而发电。
8.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船舶用脱硝系统,其中,
使用蒸气涡轮侧发电机作为所述发电机,该蒸气涡轮侧发电机通过蒸气涡轮而发电,该蒸气涡轮以通过使用了所述主发动机的废气的废气锅炉而生成的蒸气为驱动源。
9.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船舶用脱硝系统,其中,
使用异种涡轮侧发电机作为所述发电机,该异种涡轮侧发电机通过动力涡轮及蒸气涡轮而发电,该动力涡轮以所述主发动机的废气为驱动源,该蒸气涡轮以通过使用了所述主发动机的废气的废气锅炉而生成的蒸气为驱动源。
10.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船舶用脱硝系统,其中,
使用热介质涡轮侧发电机作为所述发电机,该热介质涡轮侧发电机通过以与冷却水及/或加热水进行热交换而蒸气化的热介质为驱动源的涡轮而发电,该冷却水是所述主发动机的封套、空气冷却器的冷却水,该加热水是与废气进行了热交换后的加热水。
11.一种船舶,其中,具备:
船舶推进用的主发动机;
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船舶用脱硝系统。
12.一种船舶用脱硝系统的控制方法,所述船舶用脱硝系统具备:
氨生成器,其具有由水制造氢的氢制造部及由空气制造氮的氮制造部,由通过所述氢制造部制造出的氢及通过所述氮制造部制造出的氮来生成氨,并且从船内电力系统被供给电力;
脱硝催化剂部,其设置在船舶用推进用的主发动机的废气通路上,与通过所述氨生成器生成的氨一起进行废气脱硝;
发电机,其使用所述主发动机的废气能量进行发电,向所述船内电力系统供给电力;
轴发电机马达,其由所述主发动机驱动而发电,能够进行向所述船内电力系统供给电力的发电运转,并且由从所述船内电力系统供给的电力驱动而对螺旋桨轴加力,
在所述船舶用脱硝系统的控制方法中,
通过发电输出控制部,控制向所述氨生成器供给的供给电力、所述发电机的发电输出、以及向所述轴发电机马达供给的供给电力及所述轴发电机马达的发电输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未经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80037856.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