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不对称网络地址封装有效
申请号: | 201180031477.0 | 申请日: | 2011-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96192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06 |
发明(设计)人: | 琳达·邓巴;熊义君;尹国理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46 | 分类号: | H04L12/46;H04L29/12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44202 | 代理人: | 郝传鑫,熊永强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不对称 网络地址 封装 | ||
相关申请案的交叉参考
本发明要求2011年3月7日由琳达·邓巴(Linda Dunbar)等人递交的发明名称为“目录服务器辅助地址解析”(Directory Server Assisted AddressResolution)的第61/449,918号美国临时专利申请案,2010年8月17日由琳达·邓巴等人递交的发明名称为“用于大型二层中目标主机的代表网关和代理以及重复互联网协议地址的地址解析”(Delegate Gateways and Proxy for Target hostsin Large Layer Two and Address Resolution with Duplicated Internet ProtocolAddresses)的第61/374,514号美国临时专利申请案,2010年6月29日由琳达·邓巴等人递交的发明名称为“跨过多个地址域从二层到二层”(Layer 2to layer 2Over Multiple Address Domains)的第61/359,736号美国临时专利申请案,以及2010年11月8日由琳达·邓巴等人递交的发明名称为“不对称网络地址封装”(Asymmetric Network Address Encapsulation)第61/411,324号美国临时专利申请案的在先申请优先权,所有在先申请的内容以引入的方式并入本文本中,如全文再现一般。
关于由联邦政府赞助的研究或开发的声明
不适用。
参考缩微胶片附录
不适用。
技术领域
无
背景技术
现代通信和数据网络由在整个网络中传输数据的节点组成。节点可包括在整个网络中传输各个数据包或数据帧的路由器、交换机、网桥或其组合。一些网络可提供将数据帧从网络中的一个节点转发到另一个节点的数据服务,该服务不使用中间节点上的预置路由。其他网络可沿预置或预定路径,将数据帧从网络中的一个节点转发到另一个节点。
发明内容
在一项实施例中,本发明包括一种设备,所述设备包括:交换机,其连接到多个节点且用于封装源自所述节点的多个输出帧,方法是向所述输出帧添加帧头;以及网关,所述网关包括多个下游端口,所述下游端口连接到多个本地交换机,所述多个本地交换机连接到本地站点中的多个本地节点,所述网关还包括多个上游端口,所述上游端口连接到网络中的多个远程网关和多个核心交换机,且所述网关用于解封装从所述远程网关下的多个远程节点到经由所述网关下包括所述交换机在内的与所述本地交换机连接的所述本地节点的多个输入帧,方法是将帧头从所述输入帧删除,其中通过所述交换机向所述输出帧添加所述帧头缩小了所述网络中的所述远程网关和所述核心交换机中用于从所述节点转发所述输出帧的转发地址表的大小。
在另一项实施例中,本发明包括一种网络部件,所述网络部件包括:接收器,其用于从本地主机接收输出帧;逻辑电路,其用于将所述输出帧中目标主机的目的地址(DA)映射到所述目标主机的目标位置的DA,并使用所述目标位置的所述DA来封装所述输出帧;以及发射器,其用于从本地交换机接收预封装的输出帧,并将所述预封装的输出帧发送到目标位置上的网关,
其中所述发射器不封装从本地交换机接收的帧,并解封装从远程网关发往本地主机的输入帧。
在又一项实施例中,本发明包括一种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在本地节点中接收来自本地主机的以远程主机为目的地的帧;将地址解析请求发送到地址解析协议(ARP)或邻居发现(ND)/目录服务(DS)服务器,以检索所述远程主机的地址映射;基于所述远程主机的所述地址映射,向所述帧添加外部帧头(outer header);以及将所述帧发送到网关交换机,所述网关交换机经由远程网关交换机将所述帧转发到所述远程主机。
结合附图和所附权利要求书所进行的以下详细描述将有助于更清楚地了解本发明的这些和其它特征。
附图说明
为了更完整地理解本发明,现参考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而进行的简要描述,其中相同参考标号表示相同部分。
图1是虚拟专用局域网(LAN)服务(VPLS)互联LAN的一项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是虚拟二层网络的一项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3是边界控制机制的一项实施例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8003147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