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真空断路器用电极材料的制造方法、真空断路器用电极材料和真空断路器用电极有效
| 申请号: | 201180031314.2 | 申请日: | 2011-06-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3837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0 |
| 发明(设计)人: | 野田泰司;佐藤裕昌 | 申请(专利权)人: | 明电T&D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C22C1/04 | 分类号: | C22C1/04;B22F1/00;B22F3/26;C22C9/00;C22C27/04;C22C30/02;H01H33/664 |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8 | 代理人: | 武君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真空 断路 器用 电极 材料 制造 方法 | ||
1.一种真空断路器用电极材料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制造方法由下述步骤构成,该下述步骤为:
使其粒径在0.8~6μm的范围内的Mo粉末和其粒径在40~300μm的范围的铝热反应Cr粉末按照混合比例为Mo∶Cr=1∶1~9∶1,并且混合重量为Mo≥Cr的方式均匀地混合的混合步骤;按照1~4t/cm2的按压压力对通过上述混合步骤混合的混合物加压成形,形成成形体,并且对上述成形体,进行在1100~1200℃的温度下保持1~2个小时的烧结,制作临时烧结体的按压烧结步骤;在通过按压烧结步骤形成的临时烧结体上设置Cu薄板,在1100~1200℃的温度下,保持1~2个小时,将Cu液相烧结,渗透于临时烧结体中的Cu渗透步骤。
2.一种真空断路器用电极材料,其特征在于其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造方法制造,在该材料中,其粒径在20~150μm的范围内Cu的含量在30~50wt%的范围内,其粒径在1~5μm的范围内的Mo—Cr的含量在50~70wt%的范围内。
3.一种纵磁场型的真空断路器用电极,其由固定于导电杆的端部的杯形接触件,以及固接于上述杯形接触件的端面上构成电弧发生部的接触板构成,并且在上述杯形接触件的一端的外周面部分,设置相对轴线而倾斜的多个狭缝,其特征在于上述接触板采用中间部件与外周部件而成一体地构成,在该中间部件中,其粒径在20~150μm的范围内的Cu的含量在30~50wt%的范围内,其粒径在1~5μm的范围内的Mo—Cr的含量在50~70wt%的范围内,该外周部件由与上述中间部件的相性良好、高隔断性能的高耐电压材料制造,且固接于上述中间部件的外侧,并由Cu—Cr材料制造。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真空断路器用电极,其特征在于上述外周部件通过烧结合金呈环状而形成,上述中间部件通过烧结合金呈圆板状而形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真空断路器用电极,其特征在于上述中间部件在上述杯形接触件一侧固接有圆形铜板。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真空断路器用电极,其特征在于上述外周部件通过高耐电压材料呈凹圆板状而形成,在上述外周部件的凹部设置具有良好的通电性能的、且由大电流隔断性能材料制作的上述中间部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明电T&D株式会社,未经明电T&D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80031314.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