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聚酰胺树脂组合物有效
申请号: | 201180029900.3 | 申请日: | 2011-07-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5901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06 |
发明(设计)人: | 三田寺淳;黑河优志;高野隆大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8L77/06 | 分类号: | C08L77/06;C08G69/26;C08K5/29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李茂家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聚酰胺 树脂 组合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聚酰胺树脂组合物,详细而言,涉及弹性模量高、阻气性良好、吸水率低且柔软性优异的聚酰胺树脂组合物。
背景技术
聚酰胺树脂通常作为机械性质、耐化学试剂性、耐油性、阻气性等优异的工程塑料而广泛使用。
由间苯二甲胺与己二酸聚合而得的聚酰胺树脂(以下有时成为“MXD6聚酰胺”。)与聚酰胺6、聚酰胺66等相比,强度高、弹性模量高、吸水性低,另外阻气性也优异,进而能够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酰胺6、聚乙烯以及聚丙烯等热塑性树脂共挤出、共注射成形,因此被广泛利用。
然而,对于MXD6聚酰胺而言,弹性模量高但伸长率差,将其制成薄膜、片等时过硬,能够用于要求刚性的用途,但无法用于要求伸长率之类的用途。另外,在高湿气氛下保存时或接触水、沸腾水时,还存在白化/结晶化、透明性容易降低的问题。截止至今,尚未发现弹性模量高且具有柔软性的聚酰胺树脂。
本申请人在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在MXD 6聚酰胺中混合结晶化速度快的特定的其它脂肪族聚酰胺树脂(例如聚酰胺6)而成的组合物。由该聚酰胺树脂组合物得到的薄膜、片具有即使在高湿度气氛下也保持优异透明性这一优异的特征,但存在使吸水率增加的缺点,另外,与MXD6聚酰胺单独使用的情况相比,与其它聚酰胺树脂混合时存在阻气性降低的问题。另外,对于要求柔软度的用途而言,柔软性不足。
另一方面,提出了由间苯二甲胺与癸二酸缩聚而得的聚酰胺树脂(以下,有时成为“MXD10聚酰胺”。),由于该聚酰胺树脂与MXD6聚酰胺相比伸长特性良好,因此可期待其在薄膜等用途领域中的使用。然而,所得薄膜等尽管显示相应的伸长率但并不充分,对薄膜、片、管等而言寻求进一步的改善。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4-19832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鉴于以上那样的情况,提供弹性模量高、阻气性良好、吸水率低、且柔软性优异的聚酰胺树脂组合物。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人等为了达成上述目的而反复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通过在由苯二甲胺与癸二酸形成的聚酰胺树脂(以下,有时称为“XD10聚酰胺”。)中配混特定量的选自共聚聚酰胺6/66/12、共聚聚酰胺6/66/11和特定的聚醚共聚聚酰胺的共聚聚酰胺(B),可以得到符合上述目的的聚酰胺树脂组合物,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即,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发明,提供一种聚酰胺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相对于100质量份聚酰胺树脂(A),含有1~40质量份的选自由下述(B-1)~(B-3)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共聚聚酰胺(B),其中,所述聚酰胺树脂(A)中,二胺结构单元的70摩尔%以上来源于苯二甲胺、二羧酸结构单元的50摩尔%以上来源于癸二酸。
(B-1):共聚聚酰胺6/66/12、
(B-2):共聚聚酰胺6/66/11、
(B-3):由聚酰胺12单元或聚酰胺11单元与聚醚单元构成的聚醚共聚聚酰胺。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发明,提供一种聚酰胺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在第一发明中,苯二甲胺为间苯二甲胺、对苯二甲胺或它们的混合物。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发明,提供一种聚酰胺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在第一发明中,聚酰胺树脂(A)为间苯二甲胺、对苯二甲胺或它们的混合物与癸二酸缩聚而得的聚酰胺树脂。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发明,提供一种聚酰胺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在第一发明中,还含有相对于100质量份聚酰胺树脂(A)为0.1~2质量份的碳二亚胺化合物(C)。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第五发明,提供一种聚酰胺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在第四发明中,碳二亚胺化合物(C)为脂肪族聚碳二亚胺化合物或脂环式聚碳二亚胺化合物。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第六发明,提供一种聚酰胺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在第一发明中,还含有相对于100质量份聚酰胺树脂(A)为0.01~1质量份的稳定剂(D)。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第七发明,提供一种聚酰胺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在第六发明中,稳定剂(D)选自无机系、芳香族仲胺系或有机硫系的稳定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未经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8002990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