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聚酰胺树脂有效
申请号: | 201180027230.1 | 申请日: | 2011-07-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180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06 |
发明(设计)人: | 三田寺淳;黑河优志;广濑重之;松本信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8G69/26 | 分类号: | C08G69/26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李茂家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聚酰胺 树脂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聚酰胺树脂组合物,详细而言,涉及色调和弹性模量优异且阻气性优异、吸水率低的聚酰胺树脂。
背景技术
聚酰胺树脂作为耐冲击性、耐摩擦/磨耗性等机械强度优异、且耐热性、耐油性等也优异的工程塑料而广泛应用于汽车构件、电子/电气机器构件、办公自动化机器构件、机械构件、建材/住宅相关构件等领域,近年来其使用领域还在扩展。
聚酰胺树脂已知有例如聚酰胺6、聚酰胺66等多个种类,但由间苯二甲胺和己二酸得到的己二酰间苯二甲胺(以下也称为“MXD6聚酰胺”)与聚酰胺6、聚酰胺66等不同,在主链上具有芳香环,刚性高、吸水率低、耐油性优异,此外,在成形中,成形收缩率小、收缩(shrinkage)或翘曲(warp)小,因而还适用于精密成形,是极其优异的聚酰胺树脂。由此,MXD6聚酰胺作为汽车等运输机构件、一般机械构件、精密机械构件、电子/电气机器构件、休闲体育用品、土木建筑用部材等各种领域的成形材料、尤其是作为注射成形用材料,在近年来应用得越来越广泛。
但是,MXD6聚酰胺与聚酰胺66等其它聚酰胺树脂相比吸水率低,但随着近年来逐步提升的要求,寻求吸水率更低的成形材料。
另外,还寻求更轻且更有强度的聚酰胺树脂材料。作为比MXD6聚酰胺更轻、吸水率更低的苯二甲基系聚酰胺树脂,有由苯二甲胺和癸二酸得到的癸二酰苯二甲胺树脂(以下也称为“XD10系聚酰胺”。)。
然而,以苯二甲胺作为结构单元的聚酰胺树脂在结构上而言,其苄基亚甲基部位容易产生自由基,与聚酰胺6等相比,是容易黄变的树脂。作为防止MXD6聚酰胺黄变的方法,本申请人提出了使聚酰胺树脂含有磷系抗氧化剂和碱性成分的方法(专利文献1)。根据该方法,虽然可以实现防止黄变的效果,但若添加能够防止黄变的程度的磷系抗氧化剂,则成本变高,另外,将薄膜挤出成形时,有时磷化合物会析出在过滤器等上,根据用途有时难以应用。
代替以来源于苯二甲胺的单元作为结构单元的聚酰胺树脂,由不具有苄基亚甲基部位的双(氨甲基)环己烷与二羧酸得到的聚酰胺树脂(以下,也称为“BAC聚酰胺”。)期待耐热老化性优异。然而,BAC聚酰胺也不是没有黄变的问题,特别是作为吸水率低的BAC聚酰胺而在近年来备受瞩目的、由双(氨甲基)环己烷和癸二酸得到的聚酰胺树脂(以下也称为“BAC10系聚酰胺”。)也存在黄变、耐热老化性的问题。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3147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提供难以黄变的XD10系聚酰胺或BAC10系聚酰胺树脂。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人等为了获得难以黄变的XD10系或BAC10系聚酰胺树脂而重复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通过将XD10系或BAC10系聚酰胺树脂本身的含硫量控制为特定量,而不依赖于添加剂,能够令人震惊地抑制黄变,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即,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发明,提供一种聚酰胺树脂,其特征在于,其为二胺结构单元的70摩尔%以上来源于苯二甲胺(A-1)和/或双(氨甲基)环己烷(A-2)、二羧酸结构单元的50摩尔%以上来源于癸二酸(B)的聚酰胺树脂,且硫原子浓度为1~200质量ppm。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发明,提供一种聚酰胺树脂,其特征在于,在第一发明中,磷原子浓度为1~500质量ppm。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发明,提供一种聚酰胺树脂,其特征在于,在第一或第二发明中,钠原子浓度为1~500质量ppm。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发明,提供一种聚酰胺树脂,其特征在于,在第一发明中,苯二甲胺(A-1)为间苯二甲胺、对苯二甲胺或它们的混合物。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第五发明,提供一种聚酰胺树脂,其特征在于,在第一发明中,双(氨甲基)环己烷(A-2)为1,4-双(氨甲基)环己烷、1,3-双(氨甲基)环己烷或它们的混合物。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第六发明,提供一种聚酰胺树脂,其特征在于,在第一发明中,二羧酸结构单元来源于癸二酸(B)。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第七发明,提供一种聚酰胺树脂,其特征在于,在第一发明中,数均分子量为10000~5000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未经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8002723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管衬衣服
- 下一篇:一种沟槽肖特基势垒二极管及其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