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熔融工艺的树脂共混物、树脂粒、使用它们制备树脂制品的方法以及树脂制品有效
| 申请号: | 201180026466.3 | 申请日: | 2011-05-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181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06 |
| 发明(设计)人: | 柳真英;金学新;刘兴植;崔银株;洪瑛晙 | 申请(专利权)人: | LG化学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C08L101/00 | 分类号: | C08L101/00;C08L27/12;C08L33/04;B32B27/08;C08J5/00;B29B9/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鸿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7 | 代理人: | 黄丽娟;陈英俊 |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熔融 工艺 树脂 共混物 使用 它们 制备 制品 方法 以及 | ||
1.一种用于熔融工艺的树脂共混物,包括:
第一树脂;和
第二树脂,该第二树脂包含引入了氟或氟取代的有机官能团的树脂,且该第二树脂与所述第一树脂的表面能差在25°C为0.1~35mN/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树脂共混物,其中,所述第一树脂和所述第二树脂之间的表面能差在25°C为0.1~30mN/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树脂共混物,其中,所述第一树脂和所述第二树脂之间的熔体粘度差在100~1000s-1的剪切速率和所述树脂共混物的加工温度下是0.1~3000pa*s。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树脂共混物,其中,所述第一树脂和所述第二树脂之间的溶解度参数差在25°C是0.001~10.0(J/cm3)1/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树脂共混物,其中,所述第二树脂的分子量分布为1~2.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树脂共混物,其中,所述第二树脂的重均分子量为30,000~200,00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树脂共混物,其中,所述氟取代的有机官能团包括选自具有1~30个碳原子的氟取代烷基和具有1~30个碳原子的氟取代羟烷基中的至少一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树脂共混物,其中,所述树脂包括选自(甲基)丙烯酸酯类树脂、环氧类树脂、氧杂环丁烷类树脂、异氰酸酯类树脂、硅类树脂及其共聚物中的至少一种。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树脂共混物,其中,所述第一树脂包括选自苯乙烯类树脂、聚烯烃类树脂、热塑性弹性体、聚氧化烯类树脂、聚酯类树脂、聚氯乙烯类树脂、聚碳酸酯类树脂、聚苯硫醚类树脂、乙烯醇类树脂、丙烯酸酯类树脂、工程塑料及其共聚物中的至少一种。
10.一种树脂粒,包括:
包含第一树脂的核;和
包含第二树脂的壳,所述第二树脂包含引入了氟或氟取代的有机官能团的树脂,且所述第二树脂与所述第一树脂的表面能差在25°C为0.1~35mN/m。
11.一种制备树脂制品的方法,包括:
使权利要求1所述的树脂共混物熔融,从而形成熔体共混物;和
对该熔体共混物进行加工。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对由所述树脂共混物得到的熔融加工产品进行固化。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熔融和加工是在剪切应力下进行的。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固化是利用热固化或紫外光固化进行的。
15.一种制备树脂制品的方法,包括:
使权利要求10所述的树脂粒熔融,从而形成熔体;和
对所述熔体进行加工。
16.一种熔融加工的树脂制品,包括:
第一树脂层;
在所述第一树脂层上形成的第二树脂层;和
包含第一树脂和第二树脂且在所述第一树脂层和第二树脂层之间形成的界面层,
其中,所述第二树脂层包含引入了氟或氟取代的有机官能团的树脂。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树脂制品,其中,采用红外光谱仪在所述第二树脂层的表面上检测所述第一树脂层的成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LG化学株式会社,未经LG化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80026466.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