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转印材料无效
| 申请号: | 201180026463.X | 申请日: | 2011-06-0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178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06 |
| 发明(设计)人: | 横山胜敏;井上聪;小川俊辅;樱井哲郎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曹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B41M5/382 | 分类号: | B41M5/382;B32B27/26;B41M5/42;B44C1/17 |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张玉玲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材料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印刷、装饰中使用的转印材料。
背景技术
转印材料可以使用在各种被转印体例如汽车、船舶、航空机等内装材料,化妆品容器、罩、包装体、模内成形品、弱电制品、衣类、木工品、家具、塑料加工品、书籍、卡片等平面形状、立体形状的被转印体的装饰中。转印利用热冲压、冷冲压来进行,可以转印到被转印体的前面或任意的部分。
图1是用于说明一直以来使用的热冲压箔以及使用其的转印方法的剖面图。在基材膜1上有由脱模层2、保护层3、蒸镀层4、粘接层5构成的结构。
在使用该热冲压箔转印到成形品的表面的过程中,边用加热板从基材膜上加热边进行压接,粘接层粘接在成形品表面后,将基材膜与脱模层一起剥离时,转印层被转印到成形品表面(6)上。
其中,对于保护层(3)而言,通常利用加热或者紫外线、电子束等活性能量射线照射使与各种树脂一起含有各种异氰酸酯固化剂的保护层配合液进行三维交联并使其固化,形成为显示仅能够耐受热冲压时的加热的耐热性的固化层。
但是,在保护层配合液中并用各种异氰酸酯固化剂的情况下,尤其在暑期的高温多湿条件下贮藏稳定性变差,通常的保护层配合液由树脂成分和异氰酸酯固化剂这两个成分(二液性)组成,需要分别贮藏并且在热冲压箔的制造时将两个成分混合。此外,暂时混合的组成液在数小时~数天内发生凝胶化而变得无法使用。进而,在使用2液型树脂组成液作为保护层配合液的情况下,存在在形成转印膜后需要热处理工序等后处理工序的问题。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公昭60-40396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昭62-282969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9-207463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在解决如上所述问题的单液型的保护层配合液等中使用的转印材料用组合物以及具有使用该转印材料用组合物形成而成的保护层的转印箔。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人等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结果发现通过在转印材料用组合物中使用以含活性氢化合物(以下,封端剂)封闭异氰酸酯的异氰酸酯基而得的封端多异氰酸酯作为固化剂,从而能够解决上述课题,以至完成本发明。
即,本发明为一种转印材料用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含有树脂及封端多异氰酸酯。树脂优选为选自热固化性树脂、紫外线固化性树脂、电子束固化性树脂中的至少1种,特别优选为选自聚酯系树脂、环氧系树脂、三聚氰胺系树脂、丙烯酸系树脂中的至少1种。此外,封端多异氰酸酯优选为二异氰酸酯的封端体。
发明效果
本发明的转印材料用组合物虽然是单液型但是贮藏稳定性优异,无需像以往的2液型的配合液那样分别贮藏并在制造时将两个成分混合,进而具有使用本发明的转印材料用组合物形成的保护层的转印箔,其印字性和稳定性优异,与使用2液型树脂组成液的情况不同,不需要热处理工序等后处理工序,因此非常优选。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说明热冲压箔以及使用其的转印方法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转印材料用组合物
本发明的转印材料用组合物的特征在于,含有树脂及封端多异氰酸酯。本发明的转印材料用组合物主要用于形成热冲压箔等转印箔的保护层(也称作着色层)。
作为本发明的转印材料用组合物中使用的树脂,只要是能够以液状或溶液状进行涂布、并且利用加热或者紫外线、电子束等活性能量射线照射进行三维交联而固化的树脂,则可以无特别限定地使用,但优选为聚酯系树脂、环氧系树脂、三聚氰胺系树脂、丙烯酸系树脂。具体而言,可以例示出热固化型聚酯、热固化型聚氨酯、环氧树脂、聚酰亚胺、聚酯酰亚胺、聚酰胺酰亚胺、三聚氰胺树脂、酚醛树脂、尿素树脂、胍胺树脂、邻苯二甲酸二烯丙酯树脂、多元醇的丙烯酸酯、丙烯酸环氧酯、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聚酯丙烯酸酯、聚醚丙烯酸酯、醇酸丙烯酸酯、三聚氰胺丙烯酸酯、硝基纤维素树脂、纤维素硝酸酯树脂、纤维素乙酸酯丁酸酯树脂等树脂。
树脂优选含有纤维素系材料(例如硝基纤维素(树脂)、纤维素硝酸酯(树脂)、纤维素乙酸酯丁酸酯(树脂))。树脂中,纤维素系材料的量相对于树脂为5重量%以上,例如可以为20重量%以上,尤其可以为25~90重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曹株式会社,未经大曹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8002646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