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岩石钻机、用于岩石钻机的转移驱动的方法和速度控制器有效
申请号: | 201180026077.0 | 申请日: | 2011-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059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30 |
发明(设计)人: | 亚尔诺·库伊蒂宁;尤卡·奥萨拉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特维克矿山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15/20 | 分类号: | B60L15/20;B60W30/18;B60W50/08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夏东栋;陆锦华 |
地址: | 芬兰*** | 国省代码: | 芬兰;FI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岩石 钻机 用于 转移 驱动 方法 速度 控制器 | ||
1.一种岩石钻机,所述岩石钻机包括:
活动载体(2),所述活动载体(2)具有多个轮(19);
无内燃机驱动设备(16),所述无内燃机驱动设备(16)用于执行所述岩石钻机(1)的转移驱动,所述驱动设备(16)包括至少一个电动马达(M)和电驱动系统以及处于所述马达(M)和至少一个主动轮(19)之间的传动构件(17、18);
至少一个吊臂(3a、3b),所述至少一个吊臂(3a、3b)能够相对于所述载体(2)移动并且设有至少一个岩石钻机器(6);
至少一个控制单元(C),所述至少一个控制单元(C)包括所述电驱动系统的负载监控(KV)和至少一种控制策略;以及
用户界面,所述用户界面包括至少一个速度控制器(50);
其特征在于
所述负载监控(KV)被布置成根据预定控制策略允许有意过载所述电驱动系统;
当防止所述电驱动系统中的部件(K)过热时,所述过载具有有限的持续时间;以及
所述控制单元(C)被布置成向操作者指示从额定负载模式到过载模式的转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岩石钻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驱动系统包括下列电气部件(K)的至少一些:驱动马达(M);用于存储用于转移驱动的电能的能量存储器(B);变压器;变频器(S),能够利用所述变频器(S)来控制所述驱动马达(M)。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岩石钻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负载监控(KV)被布置成当所述操作者在所述用户界面中选择过载模式时允许所述电驱动系统的过载。
4.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岩石钻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速度控制器(50)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控制范围(53)和至少一个第二控制范围(54);
在所述第一控制范围(53)中,能够在不超过所述部件(K)的额定负载的情况下加载所述电驱动系统;以及
所述第二控制范围(54)允许超过所述部件(K)的所述额定负载。
5.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岩石钻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单元(C)的所述用户界面被布置成向所述操作者指示已选择所述电驱动系统的所述过载模式;以及
所述用户界面另外被布置成向所述操作者指示下列负载监控数据中的至少一种:过载情况的持续时间;过载情况的剩余时间;过载实现的功率增加;过载实现的扭矩增加;所述电驱动系统的最关键部件中的温度。
6.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岩石钻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岩石钻机(1)包括至少一个冷却系统(21),所述至少一个冷却系统(21)被布置成冷却所述电驱动系统的至少一个电气部件(K);以及
所述控制单元(C)被布置成响应过载状态而增加所述至少一个部件(K)的冷却。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岩石钻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单元(C)被布置成基于所述操作者发送的功率请求而自动地控制暂时切换到过载模式;以及
所述控制单元(C)被布置成向所述操作者指示从额定负载模式至过载模式的转换。
8.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岩石钻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驱动系统包括至少一个温度传感器(L),所述至少一个温度传感器(L)用于监控所述电驱动系统的至少一个关键部件的温度;以及
温度信息被布置成用于传送至所述负载监控(KV),所述负载监控(KV)在确定所述过载状态的允许的持续时间时考虑所述温度信息。
9.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岩石钻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负载监控(KV)被布置成当已达到以下预定限制中的任何一项时中断所述过载状态:对关键部件设置的最高温度;对所述部件中的任何一个设置的最高温度;对所述过载状态计算的最长持续时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岩石钻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负载监控(KV)被布置成在所述过载状态中断之前预先通知所述操作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特维克矿山工程机械有限公司,未经山特维克矿山工程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80026077.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