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医用植入物以及制造所述医用植入物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80025665.2 | 申请日: | 2011-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8501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0 |
发明(设计)人: | 鲁蒂格·奥特玛;史蒂文·尼尔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奥特鲁泰克控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7/00 | 分类号: | A61B1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万慧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11 | 代理人: | 段晓玲;白华胜 |
地址: | 瑞士沙*** | 国省代码: | 瑞士;CH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医用 植入 以及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体上是关于医用植入物以及用于制造该种植入物的方法的领域。更特别地,本发明涉及一种腔内输送的阻塞装置,用于有选择地阻塞身体内腔(诸如身体的循环系统)中的目标位置。
背景技术
多种血管内的输送装置被用于通过进入身体内腔(诸如患者的循环系统)来治疗特定的疾病。该目标位置例如可以是具有需要被阻塞的缺陷开口的心房或心室的隔膜,诸如用于治疗隔膜缺陷等等的装置。在特定的情况下,阻塞患者的内腔、脉管、腔室、通道、孔或者腔可能是必要的,从而阻止血液流经那里。本领域中已知的一种该类疾病是动脉导管未闭(PDA),其本质上是这样一种疾病,其中两个血管,最普遍地为大动脉和紧邻心脏的肺动脉,在它们的内腔之间具有血流分流。血液能够通过通路在这两个血管之间直接地流动,包括通过患者脉管的正常的血液流动。在身体中出现的其他的生理疾病也需要阻塞脉管、分流血管、或者支流血管的开口,从而防止血液流经该脉管。
在美国专利申请公开号2009/0187214中公开了一种用于治疗这种心脏疾病的阻塞装置。其公开了一种编织物的管状构件,具有通过减小的横截面尺寸的过渡段连接至所述管状构件的任一侧的圆盘状部分。该装置由连接至任一圆盘的导管输送。该圆盘与隔膜的壁接合。所述PDA的直径和长度由血管造影术确定,从而选择所述装置的大小,其中,由于双盘设计,所述装置的尺寸要求是特殊的问题,这进一步增加了所述装置及其输送的复杂性。
EP2014240公开了一种医用装置,具有圆柱主体部分、圆盘部分以及它们之间的小的过渡直径。所述过渡直径在凹痕内。该种设备的问题是缺乏设备的柔性和紧凑性。
现有技术的问题是实现足够的柔性同时保持紧凑的设备。这特别地在通过曲折通道输送的过程中应用。在输送过程中当将可植入装置从导管释放出至目标位置时,柔性也是所需的。此外,为了适应解剖动作并且在内生长期间没有疲劳或者没有从植入地点松开的风险,一定程度的柔性也是这种装置所需的特性。进一步的,紧凑的装置对于快速且容易的交付是所需的,例如通过导管,并且在体内占用更少的空间,从而减小身体功能的冲突。由于不同患者在解剖学上彼此些许不同,并且柔性不足对于每个治疗过的患者的一般个体和特别个体是最经常处理的,因此在使用的装置和应用方法的调节方面,需要更柔性的植入物。
现有技术的问题是实现装置在体内的安全的附接,同时保持便于输送。安全的附接对于患者的安全以及实现用于隔膜缺陷的治疗是必要的。
因此,需要一种调整患者间的心脏血管系统中的差异的植入物,并且仍允许医用植入物的安全布置。
还有,现有技术的问题是装置通过具有高压血液环境的主动脉的输送可能引起一些不希望的状况。例如在分支血管的动脉处,在输送条件下来自通过装置解脱的刮擦的动脉硬化的沉积物的碎片,可能引起栓塞并发症。栓塞物质因此被传输到要害器官,例如通过锁骨下脉管传输到大脑,并引起血液凝块,导致突然发作。
以上问题可能对患者及健康护理系统带来可怕的后果。增加了患者的风险。
因此,改进的植入物是有利的,并且特别地允许增加的柔性和成本效益,和/或患者的安全可能是有利的。还有,用于制造这种医用植入物的方法是有利的。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实施例通过单独地或者以任何结合的方式提供根据附加的权利要求的方法和装置,优选地寻求减轻、减缓或者消除一个或更多个诸如以上确定的现有技术中的不足、缺点或者问题。
本发明的实施例能够很好地适用于血管、内腔、通道、孔、腔体或类似物地选择性的阻塞。该种疾病的一个特别的例子(非限定的)是动脉导管未闭(下文中称PDA)。另一例子是血液从一个脉管流向另一脉管的脉管、内腔、通道、孔或者分流,诸如心房隔膜缺陷(下文中称ASD)或者心室隔膜缺陷(下文中称VSD)。另一例子可以是动静脉瘘(下文中称AVF)、动静脉畸形(AVM)、卵圆孔未闭(PFO)或瓣周漏(PV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奥特鲁泰克控股有限公司,未经奥特鲁泰克控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8002566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