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控制流体输送的可变形的阀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180023269.6 | 申请日: | 2011-05-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9246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23 |
发明(设计)人: | 丹尼尔·阿巴尔 | 申请(专利权)人: | 康尔福盛303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M39/22 | 分类号: | A61M39/22;A61M5/168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昊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12 | 代理人: | 顾红霞;段斌 |
地址: | 美国加利***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控制 流体 输送 变形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流体输送。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控制医用流体输送的阀机构。
背景技术
阀机构是控制静脉内(IV)输注泵中的流体流方向和体积的主要控制元件。大多数阀通过在耐用部分上施加例如由泵机构所提供的致动力和回复力以开启和关闭流体通路而操作。通常,泵机构包括伸出到位于一次性部分上的阀的致动特征结构(例如,机械“指形件”)。致动特征结构用来将流体路径中的两个表面夹紧在一起以关闭阀。致动特征结构收回以打开阀。为了正确操作,包括流体路径的完全关闭,致动特征结构需要按精密公差规格来设计和制造。
阀和致动特征结构的设计方面的精密公差通常增加了IV输注泵的一次性部分和耐用部分的制造成本。因此,希望使用对设计和制造公差不很敏感的阀机构。
发明内容
通过一种改进的阀设计来满足上述和其他需求。
在本发明的一方面,公开了一种流体输送系统中的阀。该阀包括阀座,该阀座包括流体入口、流体出口、和具有开口、斜面和底部的锥形井(well)。该阀还包括阀膜,该阀膜包括具有基部和末端的锥形部。该锥形部构造成配合在阀座的锥形井内。阀膜构造成当位于未变形位置时使流体入口流体连接到流体出口,并且当位于径向变形位置时使流体入口与流体出口流体断开。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公开了一种用于将流体从流体源输送到患者的流体输送系统。该流体输送系统包括耐用部分和一次性部分,所述耐用部分包括致动机构,所述一次性部分包括第一阀,该第一阀配合在耐用部分上,以允许致动机构在第一阀的致动区域上施加推力。第一阀联接到第一流体入口和流体出口,使得第一阀在推力未施加时使第一流体入口与流体出口流体连接,并且当推力施加到第一阀的致动区域时,第一阀径向变形以使第一流体入口与流体出口流体断开。
在本发明的又一方面,公开了一种用于控制流体入口与流体出口之间的流体输送的阀。该阀包括第一部分,该第一部分具有流体连接到流体入口和流体出口的腔室。该阀还包括具有突出部分的第二部分,该突出部分配合在腔室内,使得当突出部分未变形时流体能在突出部分周围经腔室从流体入口流向流体出口,并且当突出部分变形而触靠腔室壁的至少一部分时,流体不能从流体入口经腔室流向流体出口。
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前述和其他特征、方面和优点将从以下详细描述和附图变得更加明显。
附图说明
图1A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医用流体输送系统的概略图。
图1B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阀的概略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阀的概略截面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某些构型的阀的概略截面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某些构型的阀的一部分的概略截面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某些构型的阀的一部分的概略截面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某些构型的阀膜的概略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的某些构型的泵装置和一次性单元的概略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的某些构型的泵装置和一次性单元的概略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的某些构型的泵装置和一次性单元的概略截面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的某些构型的一次性单元的概略图。
具体实施方式
所公开的实施例克服并解决了与前述阀设计方面的缺陷有关的问题。这些实施例通过提供能在不需要阀致动器的精密受控尺寸的情况下操作的阀设计而至少部分解决了这些问题。所公开的实施例进一步当致动力被去除时通过使用挠性材料来提供打开阀的回复力而至少部分解决这些问题。一方面,某些公开的实施例免去了需要在泵中设置缩回机构,从而通过简化阀致动机构而减少了泵组件中的部件数量。通过减少泵组件中的部件数量,能实现提高的可靠性和降低的成本。
通过其他公开实施例来满足前述需求和其他需求,所述实施例提供一种阀,其中,挠性阀膜构造成在刚性阀座内操作,以流体连接或断开流体入口和流体出口。当阀膜位于未变形位置时,流体从流体入口经阀膜与阀座的壁之间的空隙传送到流体出口。外力推靠在阀膜的一部分上致使阀膜在径向向外方向上变形,从而封闭阀膜与阀座壁之间的空隙,并且使流体入口与流体出口流体断开。当外力被去除时,阀膜弹回到未变形位置,开启阀膜与阀座壁之间的空隙,从而再一次允许流体经过流体入口与流体出口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康尔福盛303公司,未经康尔福盛303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8002326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