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吸附材料及其制造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1180021261.6 | 申请日: | 2011-04-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8380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16 |
| 发明(设计)人: | 布重纯;香川博之;伊藤伸也;神田胜弘;和气泉;荒谷康太郎;田村辉美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日立高新技术 |
| 主分类号: | B01J20/281 | 分类号: | B01J20/281;G01N30/88 |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钟晶;於毓桢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吸附 材料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吸附材料及其制造方法、以及使用吸附材料的固相萃取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生物体试样中的药物浓度的微量分析技术不断进步,对许多药物进行了基于药物浓度的临床药理学的研究。其结果得知,比起给药量,药理作用更强烈地依赖于药物浓度,血中药物浓度成为治疗效果、副作用表现的重要的判断基准。另外还得知,以往被认为治疗效果的个人差别大的药物的相当一部分并非来自感受性的个人差别,而是来自药物浓度的个人差别。
对于伴随强副作用的药剂,被称作药物治疗监测(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TDM)的药剂给药的方法受到关注。通常,对于药剂的使用量,可由疗效、临床检查等的结果来决定给药量(标准用量),但即使服用同一用量的药剂,由于人不同,血中药物浓度也未必相等。这是因为吸收、组织分布、蛋白结合、肝代谢、肾排泄等在药物体内动态中存在个人差别,因此最好根据本来给药的患者的症状而个别最佳化。TDM是通过测定各个患者的血中药物浓度,按照处于最理想的有效治疗浓度内的方式将用量·用法个性化的医疗技术。
作为TDM的药物血中浓度测定方法,主要使用:利用针对测定药剂的抗体的免疫学的测定法;使用质谱分析仪(Mass Spectrometry:MS)、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等的分离分析法。免疫学的测定法由于测定简便且迅速,因此广泛用作TDM分析方法。但是,低分子量(分子量1,500以下)的分子对抗体的选择性低,分析精度低。作为低分子量的药物分析方法,进行了HPLC分析的导入,但存在测定的吞吐量低,低浓度检查时灵敏度不足这样的缺点。
另一方面,MS分析是虽然存在杂质的影响所导致的测定灵敏度的下降、装置的小型化等问题,但检测灵敏度、选择性优异的分析方法,作为能够消除HPLC分析的缺点的TDM分析方法而受到关注。另外,作为补偿MS分析的灵敏度下降的技术,(非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利用固相萃取(Solid Phase Extraction:SPE)的样本的前处理方法。
固相萃取是制备MS分析等的定量分析用样品时所用的方法,能够分离除去样本中所含的除分析对象外的基体成分(杂质·夹杂物),并进行测定对象物的浓缩、精制。这里,杂质中有时包含成为定量分析的测定灵敏度的下降主要原因的成分,可以通过进行固相萃取来降低杂质对定量分析的影响。因此,固相萃取作为有用的分离技术,是对于微量的有机物的分析,例如水质、土壤等的微量成分分析、微量添加物、毒物、农药等的定量分析等有用的方法,在包括环境污染、医药开发、食品营养评价、功能性食品营养评价、饮用水纯度评价、和生物工程的广泛的领域中使用。固相萃取进一步对于作为TDM分析的干扰成分的血浆蛋白质、磷脂质、其他的基体成分的除去也是有效的,对于体内药物及其代谢物的分析也表现出效果。
关于SPE技术的理论和实践,例如可列举(非专利文献2)和(非专利文献3)中记载的方法。水溶液的固相萃取可通过如下的过程来进行。首先,在筒内填充有吸附材料的柱或筒中通入样品溶液,将对象物吸附于吸附材料表面,使基体成分直接流出。接着,通入清洗溶剂清洗吸附材料后,利用溶出溶剂将对象物流去、浓缩。这里,溶剂-吸附材料间的亲和性、对象物-吸附材料间的吸附强度、吸附材料的表面积是决定固相萃取性能的重要的要素。
在通用的固相萃取中,通常可使用注射器,柱、筒状的容器,作为筒的例子,不仅可列举通常的圆筒状筒,还可列举圆盘和圆盘筒、多孔板(Multiwell Plate)、SPE移液器吸头和自动装置互换大型贮存器。药剂筛选和临床试验中的利用都需要高的试样处理能力,作为主要分析方法,可列举利用液相色谱的质谱分析(LC-MS)、利用流动注射方式的质谱分析(FIA-MS)系统。作为可用于这两者的筒,可列举多孔板方式(例如、96孔板、384孔板和1536孔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日立高新技术,未经株式会社日立高新技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8002126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复合层
- 下一篇:用于结肠靶向的基于难消化的聚合物:淀粉乙酸酯的膜包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