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二次电池有效
申请号: | 201180020957.7 | 申请日: | 2011-0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597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2 |
发明(设计)人: | 柴沼英幸;梶原浩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立车辆能源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M2/04 | 分类号: | H01M2/04;H01M2/06;H01M2/26;H01M10/04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吕林红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二次 电池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二次电池,特别是涉及包括收容发电元件的有底的金属制电池桶、封闭电池桶的开口部的金属制电池盖和设于电池盖的端子部的二次电池。
背景技术
近年来,面对地球环境保护的社会动向,混合动力车、电动汽车等车辆驱动用二次电池的实用化、普及是当务之急。作为车辆驱动用二次电池的构造,众所周知有以下的二次电池,即,由隔着隔板配置有正极板和负极板的发电元件组和浸润发电元件组的电解液构成的发电元件被收容在金属制或树脂制的有底电池桶内,电池桶的开口部由电池盖封闭,在电池盖上设有分别电连接于发电元件组的两极的端子部。
对于到目前为止被实用化了的二次电池,其外形基本上呈圆柱状。可是,对于车辆驱动用二次电池,为了谋求输出和容量的提高,需要连接几十、多时超过一百的个数的二次电池作为电池组,并装载于一台车辆中。因此,为了谋求安装密度(体积容量密度)、散热特性的提高,方形的二次电池也完成了积极地实用化研讨。
这样的二次电池例如像以下那样构成。二次电池具有金属制的电池桶,该电池桶利用深拉深法形成比开口部的短边的尺寸大的深度尺寸。在电池桶中像上述那样收容有发电元件组和电解液。发电元件组由具有集电箔的正负极板卷绕或层叠而成,在两端部分别形成有正负极混合剂的未涂敷部。在未涂敷部,各自极板在接合部利用超声波等接合。在电池桶的开口部配置有电池盖。在电池盖上,用于与外部连接的正极端子、负极端子避免与电池盖电接触,且借助用于保持电池内部的气密的密封构件(例如密封垫等)被固定。电池桶的开口部通过激光(束)焊接等由电池盖封闭。在电池桶内从注液口注入了电解液之后,注液口通过激光焊接等由注液栓气密封闭(例如,参照日本国特开2009-129719号公报)。
端子部具有板状的外部端子、将电池盖与外部端子电绝缘的绝缘构件、和分别电连接于发电元件组的正负极板的销状的导电构件,通过被铆接而被固定于电池盖。导电构件在形成于电池盖的贯穿孔中,通过以固定绝缘构件的一侧端部的方式被铆接,外部端子与导电构件导通,并且防止端子部的转动(例如,参照日本国特开2009-301874号公报)。
可是,对于以往的端子部的构造,在导电构件铆接时,绝缘构件的铆接部附近受到压缩力,远离绝缘构件的铆接部的另一侧端部侧上浮,防止转动的效果变弱,其结果,端子部容易以铆接部为中心转动,若端子部转动,则具有端子密封部的密封性能降低、对构成电池内部的发电元件组的正负极板的集电箔造成损伤这样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状况,其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可靠性优异的二次电池。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二次电池的特征在于,该二次电池包括:有底的金属制电池桶,收容发电元件;金属制电池盖,形成有端子导出用的贯穿孔,并封闭上述电池桶的开口部;以及端子部,设于上述电池盖,该端子部具有:板状的外部端子,形成有贯穿孔;绝缘构件,形成有贯穿孔,将上述电池盖与上述外部端子电绝缘;以及销状导电构件,电连接于构成上述发电元件的极板,依次插通在分别形成于上述电池盖、上述绝缘构件和上述外部端子的贯穿孔中,在上述电池盖上形成有向上述绝缘构件侧突出的第1突起,该第1突起与该第1突起的形成位置相对应地通过被铆接在形成于上述绝缘构件的凹部或孔部而被固定,通过插通在上述贯穿孔中的上述导电构件的顶端部被铆接,上述导电构件和上述外部端子导通,并且上述外部端子、上述绝缘构件和上述导电构件被固定于上述电池盖。
在本发明中,也可以是第1突起的顶端部呈圆筒状或多边形筒状,该顶端部通过在形成于绝缘构件的凹部或孔部以向外侧被折弯的方式被铆接,而被固定于绝缘构件。此外,为了防止端子部的转动,也可以是在电池盖上的贯穿孔与第1突起之间形成有向绝缘构件侧突出的第2突起,该第2突起与该第2突起的形成位置相对应地与形成于绝缘构件的凹部或孔部嵌合。此时,也可以是在电池盖上形成有多个第2突起,在绝缘构件上的与第2突起相对应的位置形成有凹部或孔部。优选的是,第2突起形成在从连结形成于电池盖的贯穿孔的中心与第1突起的中心的假想线上远离的位置。另外,在外力作用的情况下,为了通过变形而吸收其外力,优选的是,外部端子具有在宽度方向上宽度被缩窄的中间变细部。此外,优选的是,端子部还具有在形成于电池盖的贯穿孔中密封由电池盖和导电构件划分出的间隙的绝缘性密封构件。
根据本发明,在电池盖上形成有第1突起,因为该第1突起通过被铆接在形成于绝缘构件的凹部或孔部而被固定,所以防止导电构件的顶端部被铆接时绝缘构件上浮,因此发挥能够解决上述课题,能够获得可靠性优异的二次电池这样的效果。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立车辆能源株式会社,未经日立车辆能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8002095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