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改进地生产5’-黄苷一磷酸和5’-鸟苷一磷酸的微生物和使用其的5’-黄苷一磷酸和5’-鸟苷一磷酸的生产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180019964.5 | 申请日: | 2011-03-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855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0 |
| 发明(设计)人: | 赵镇满;李珍南;金蕙园;李智惠;尹兰瑛;李光雨;吴润锡;朴长熙 | 申请(专利权)人: | CJ第一制糖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C12N1/21 | 分类号: | C12N1/21;C12N15/53;C12P19/26 |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赵蓉民;张全信 |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改进 生产 黄苷 磷酸 鸟苷一 微生物 使用 方法 | ||
1.用于生产5’-黄苷一磷酸或5’-鸟苷一磷酸的棒状菌(Corynebacterium)微生物,其具有与其内源活性相比增加的脯氨酸脱氢酶活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棒状菌微生物,其中所述脯氨酸脱氢酶活性通过棒状菌putA基因的表达水平的改进增加。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棒状菌微生物,其中所述putA基因具有SEQ ID NO.7的核苷酸序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棒状菌微生物,其中所述微生物通过引入包括putA基因的载体进行转化。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棒状菌微生物,其中所述微生物通过引入具有图1的酶切图的重组载体进行转化。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棒状菌微生物,其中所述微生物具有改进的ATP生产率。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棒状菌微生物,其中所述微生物为产氨棒杆菌。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棒状菌微生物,其中所述微生物由登录号KCCM11068P确定。
9.通过培养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微生物从培养液生产5’-黄苷一磷酸(XMP)或5’-鸟苷一磷酸(GMP)的方法。
10.生产5’-鸟苷一磷酸的方法,包括:
(a)培养用包括putA基因的载体转化的菌株;
(b)添加5’-黄苷一磷酸脱氨基酶至在步骤(a)中获得的所述菌株的培养液;和
(c)从步骤(b)的所述培养液获得5’-鸟苷一磷酸。
11.权利要求1的所述棒状菌微生物用于生产5’-黄苷一磷酸或5’-鸟苷一磷酸的用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CJ第一制糖株式会社,未经CJ第一制糖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80019964.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