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有机化合物的组合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180019352.6 申请日: 2011-04-14
公开(公告)号: CN102834094A 公开(公告)日: 2012-12-19
发明(设计)人: D·格罗斯-波塔;M·石;D·B·伊万斯 申请(专利权)人: 诺华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A61K31/00 分类号: A61K31/00;A61K31/496;A61K31/436;A61P35/00
代理公司: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代理人: 沈端
地址: 瑞士*** 国省代码: 瑞士;CH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有机化合物 组合
【说明书】:

本发明涉及包含4-氨基-5-氟-3-[6-(4-甲基哌嗪-1-基)-1H-苯并咪唑-2-基]-1H-喹啉-2-酮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或其水合物、或其溶剂化物和mTOR抑制剂的药物组合,以及这样的组合在治疗增生性疾病,如mTOR激酶依赖性疾病中的应用。

对于增生性疾病尽管有许多治疗选择,但仍需要有效安全的抗增生剂,并需要其在联合疗法中发挥有益作用。

已经惊奇地发现,含有4-氨基-5-氟-3-[6-(4-甲基哌嗪-1-基)-1H-苯并咪唑-2-基]-1H-喹啉-2-酮或其互变异构体、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或其水合物、或其溶剂化物以及至少一种mTOR抑制剂(如下面所描述的)的组合对于增生性疾病,如mTOR激酶依赖性疾病,具有有益的效果。

4-氨基-5-氟-3-[6-(4-甲基哌嗪-1-基)-1H-苯并咪唑-2-基]-1H-喹啉-2-酮的结构如式I所示:

式I化合物抑制各种蛋白激酶,如酪氨酸受体激酶(RTK)。因而式I化合物及其盐可用于抑制新生血管生成和治疗增生性疾病。该化合物及其盐包括单乳酸盐的制备方法在美国专利号6,605,617、6,774,237、7,335,774、7,470,709,美国专利申请序列号10/982,757、10/982,543、10/706,328,PCT申请公布WO2006/127926、WO2009/115562中有描述,在此通过参考将各文献完整地并入本文。

式I化合物的单乳酸盐以多种多晶型存在,包括如单水合物形式和无水物形式。多晶型发生于同成分的物质(包括其水合物和溶剂化物)在不同晶格排列状态下结晶,这种不同的晶格排列造成了与特定晶型相对应的热动力学差异和物理性质差异。

酪氨酸受体激酶(RTK)是调节发育细胞生长与分化、成体组织再造与再生的跨膜多肽。已知作为生长因子或细胞因子的多肽配体可激活RTK。RTK信号传递涉及配体结合以及受体外部结构域构象改变,结果形成二聚体。配体结合到RTK引起受体在特定酪氨酸残基位点的转磷酸化,继而激活催化结构域对胞质内底物的磷酸化。

式I化合物抑制酪氨酸激酶。酪氨酸激酶可以是但不仅限于:Cdc2激酶(细胞分裂周期2激酶)、Fyn(与SRC、FGR、YES相关的FYN肿瘤基因激酶)、Lck(淋巴细胞特异性蛋白酪氨酸激酶)、c-Kit(干细胞因子受体或肥大细胞生长因子受体)、p60src(最初被鉴定为rous肉瘤病毒v-src肿瘤基因的酪氨酸激酶)、c-ABL(作为最初分离自Adelson白血病病毒的一种肿瘤基因产物的酪氨酸激酶)、VEGFR3、PDGFRα(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α)、PDGFRβ(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β)、FGFR3(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3)、FLT-3(fms样酪氨酸激酶-3),或者Tie-2(具有lg和EGF同源结构域的酪氨酸激酶)。在一些实施方案中,酪氨酸激酶是Cdc2激酶、Fyn、Lck、或Tie-2;另一些实施方案里,酪氨酸激酶是c-Kit、c-ABL、p60src、VEGFR3、PDGFRα、PDGFRβ、FGFR3、或FLT-3。

RTK的两个亚家族对血管内皮呈特异性。这些亚家族包括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亚家族和Tie受体亚家族。第III类RTK包括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VEGFR-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

本技术涉及具有式I所示结构的4-氨基-5-氟-3-[6-(4-甲基哌嗪-1-基)-1H-苯并咪唑-2-基]-1H-喹啉-2-酮或其互变异构体、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或其水合物、或其溶剂化物的用途:

4-氨基-5-氟-3-[6-(4-甲基哌嗪-1-基)-1H-苯并咪唑-2-基]-1H-喹啉-2-酮或其互变异构体、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可按一定剂量如500mg/天给药,例如口服给药,例如采用其乳酸盐形式,例如以其单乳酸盐的单水合物形式,例如500mg给药可按每星期里给药5天然后停药2天的方式进行。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诺华有限公司,未经诺华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8001935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