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还原二氧化碳的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1180014708.7 | 申请日: | 2011-09-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1215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05 |
| 发明(设计)人: | 出口正洋;四桥聪史;山田由佳 | 申请(专利权)人: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C25B5/00 | 分类号: | C25B5/00;B01J35/02;C01B31/18;C07C1/12;C07C9/04;C07C53/02;C25B1/00;C25B3/04;C25B11/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尚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2 | 代理人: | 龙淳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还原 二氧化碳 方法 | ||
1.一种使用用于还原二氧化碳的装置来还原二氧化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具备以下的工序:
准备具备以下部分的用于还原二氧化碳的装置的工序(a),
阴极室、
阳极室、和
固体电解质膜,其中,
所述阴极室具备阴极电极,
所述阴极电极具备金属或金属化合物,
所述阳极室具备阳极电极,
所述阳极电极具备氮化物半导体区域,
所述氮化物半导体区域的一部分表面被镍或钛区域覆盖,
所述镍或钛区域接触所述氮化物半导体区域,
在所述阴极室的内部保持第1电解液,
在所述阳极室的内部保持第2电解液,
所述阴极电极接触所述第1电解液,
所述阳极电极接触所述第2电解液,
所述固体电解质膜被夹持在所述阴极室和所述阳极室之间,
所述第1电解液含有所述二氧化碳,
所述阴极电极与所述阳极电极电连接,
所述阳极电极具备收集在所述阳极中产生的电子的阳极电极端子,并且,
所述镍或钛区域与所述阳极电极端子隔开;和
对形成有所述镍或钛区域的所述氮化物半导体区域的至少一部分照射具有250纳米以上且400纳米以下波长的光,还原所述第1电解液中所含有的二氧化碳的工序(b),其中,也对所述镍或钛区域照射所述光。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氮化物半导体为氮化鎵。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氮化物半导体为n型。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氮化物半导体为n型。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阴极电极具备金属。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金属为铜、金、银、镉、铟、锡、铅或它们的合金。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金属为铜。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电解液为碳酸氢钾水溶液、碳酸氢钠水溶液、氯化钾水溶液、硫酸钾水溶液或磷酸钾水溶液。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电解液为碳酸氢钾水溶液。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电解液为氢氧化钠水溶液或氢氧化钾水溶液。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工序(b)中,所述装置被置于室温且大气压下。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镍或钛区域的总面积小于所述氮化物半导体区域面积的3/10倍。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设置有多个镍或钛区域。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镍或钛区域以矩阵状设置。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镍或钛区域具有点的形状。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镍或钛区域具有微粒的形状。
1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工序(b)中,能够得到甲酸。
1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工序(b)中,能够得到一氧化碳。
1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工序(b)中,能够得到甲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未经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80014708.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