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雷达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180013977.1 | 申请日: | 2011-03-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039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28 |
| 发明(设计)人: | 松岛祯央;福地稔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古河电气工业株式会社;古河AS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G01S7/292 | 分类号: | G01S7/29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友联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43 | 代理人: | 尚志峰;汪海屏 |
| 地址: | 日本东京都***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雷达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减少噪声信号,可检测非常近距离的对象物的雷达装置。
背景技术
雷达装置从天线发射指定的发送信号作为电波,接收被对象物反射的反射波,对该接收信号进行处理,从而检测到对象物的距离以及/或对象物的相对速度以及/或对象物的方位角等对象物的信息。在被对象物反射后再次通过天线接收的期间,从天线发射的电波的强度下降,因此接收信号的强度小于发送信号。尤其是,为了能够在较远的地方检测电波反射率较小的对象物,需要对强度较小的接收信号进行处理。
但是,在雷达装置中进行用于生成发送信号并从天线发射的发送侧的信号处理或为了根据接收信号获得对象物的信息的接收侧的信号处理,但是随着这样的信号处理,在雷达装置中产生各种噪声信号。尤其是,在安装于移动体等的雷达装置中,由于小型化要求,进行发送侧的信号处理的发送电路和进行接收侧的信号处理的接收电路靠近配置,因此发送电路与接收电路之间有可能产生电磁耦合,传播噪声信号。并且,当利用多端子的连接器连接多个单元来构成雷达装置时,在连接器处导通各种信号的线路(端子)相互靠近,因此线路之间产生电磁耦合,噪声信号的影响变得显著。
在雷达装置中,处理高频信号的发送电路以及接收电路安装在高频用基板上,对在高频电路下变频的基带信号进行信号处理的信号处理部和用于控制发送电路以及接收电路的控制部安装在低频用基板上,通过连接器连接高频用基板和低频用基板。具有该结构时,基带信号的传送线路和控制信号的传送线路在连接器内产生电磁耦合,噪声信号混入基带信号中。
还存在处理高频信号的发送电路以及接收电路和对在高频电路下变频的基带信号进行信号处理的信号处理部安装在相同基板上的结构。具有该结构时,基带信号的传送线路和控制信号的传送线路相互靠近而产生电磁耦合,噪声信号混入基带信号中。
如上所述,由于各种原因,雷达装置内有可能产生噪声信号,这样的噪声信号有可能混入接收信号中。噪声信号混入接收信号中,则即使不存在反射电波的对象物也能检测到信号,其结果,出现对象物的误检测。并且,还存在放大器或信号处理部因噪声信号变为饱和状态的问题,这时无法正确处理接收信号的强度,错误地检测对象物信息。
去除上述噪声信号的技术,例如有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技术。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通信处理装置中,对解调接收信号的差拍信号(Beat Signal)进行AD转换,并从对该信号进行高速傅里叶变换的信号中取出相当于噪声成分的信号后进行逆傅里叶变换,将其存储在存储器中。并且,对于解调接收信号的差拍信号,进行AD转换后减去存储在存储器中的信号,从而去除噪声成分。
并且,作为另一个去除噪声的现有方法,在专利文献2中,设置用于生成从天线发送发送波的发送信号并且根据在天线接收的接收波生成接收信号的发送接收信号生成部以及与发送接收信号生成部相同结构的噪声生成部,用于生成与接收信号反相位的噪声信号,将该反相位噪声信号加在发送接收信号生成部生成的接收信号上,从而生成去除了噪声信号的接收信号的雷达装置。
先行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13984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8-209225号公报
但是,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通信处理装置中,从高速傅里叶变换的信号取出相当于噪声成分的信号后进行逆傅里叶变换,之后将其存储于存储器的处理需要时间,成本变高。并且,进行AD转换之前的信号包括噪声信号,因此,放大器或信号处理部因该噪声信号变为饱和。
并且,在专利文献2记载的雷达装置中,为了生成噪声信号,除了设置生成接收信号的发送接收信号生成部之外,还要设置相同结构的噪声生成部,装置体积变大且复杂,成本变高。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以简单的结构在数字变换之前去除噪声信号从而能够高精度地检测对象物的雷达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古河电气工业株式会社;古河AS株式会社,未经古河电气工业株式会社;古河AS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8001397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