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喷墨记录墨组、喷墨记录方法和记录物质无效
申请号: | 201180012543.X | 申请日: | 2011-0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820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14 |
发明(设计)人: | 松山彰彦;永井希世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理光 |
主分类号: | C09D11/00 | 分类号: | C09D11/00;B41J2/01;B41M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赵蓉民;陆惠中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喷墨 记录 方法 物质 | ||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喷墨记录墨组、喷墨记录方法和记录物质。
背景技术
最近,由于喷墨打印机的优点例如,低噪声性质和低运营成本,喷墨打印机已迅速流行。并且,能够在白纸上印刷的彩色喷墨打印机已被积极地引入市场。然而,难以满足用于这样的喷墨记录系统的记录墨需要的所有性质,如色彩再现性、耐磨性、耐久性、耐光性和打印图象的快速干燥性质、文字渗色(bleeding)(羽化(feathering))、颜色边界渗色(颜色渗色)、双面印刷性质和记录墨的释放稳定性,因此在目前情况下根据本申请依赖优先考虑的性质来选择墨。
在多数情况下,喷墨记录墨含有作为主要成分的水和含有湿润剂如甘油和着色剂。作为着色剂,染料和颜料主要被使用。染料的显色能力和储存稳定性优良,但是具有缺点——它们的耐光性、耐气性和耐水性差。相比之下,颜料的耐光性、耐气性和耐水性优良,但是具有缺点——它们的显色能力差。
另外,利用作为着色剂的染料的染料墨具有容易在纸如白纸上蔓延的问题,和如何减少渗色(颜色渗色)特别是在黑色墨和彩色墨之间的边界已成为待解决的问题。
作为颜色渗色的解决方案,存在增加彩色墨对纸的渗透性——高于黑色墨对纸的渗透性——的方法,由此防止黑色墨渗透到印刷图像的彩色墨区域。通过将表面活性剂加入到墨组合物和调节表面活性剂的量进行尝试以解决颜色渗色问题,然而,染料墨引起的颜色渗色的减少还未象颜料墨一样有效地进行。同样,存在通过增加黑色墨的粘度而抑制彩色墨的渗透性的方法,然而,由于在喷墨记录系统中存在稳定排墨的粘度上限,还未获得充分的效果。
PTL 1公开了墨组,其中水溶性溶剂的量大于水的量,并且黑色墨和彩色墨都含有水溶性溶剂,其量大于水的量。然而,墨存在黑色墨和彩色墨之间易引起颜色渗色的问题。
单色并含有量大于水的水溶性溶剂的墨在PTL 1至5和类似的文献中被描述,但是这些墨不考虑颜色渗色。
引用目录
专利文献
PTL 1日本专利申请公开(JP-A)号2007-177007
PTL 2日本专利(JP-B)号3154333
PTL 3日本专利申请公开(JP-A)号2003-261832
PTL 4日本专利申请公开(JP-A)号2003-321633
PTL 5日本专利申请公开(JP-A)号2008-502370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申请旨在解决上述常规问题和达到以下目的。即,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喷墨记录墨组——其能在黑色墨和彩色墨之间的边界减少利用染料作为着色剂的水性记录墨的渗色和提高水性墨的可靠性,利用喷墨记录墨组的喷墨记录方法和记录物质。
问题的解决方案
解决上述问题的手段如下:
<1>喷墨记录墨组,包括:
黑色墨和彩色墨,
其中所述黑色墨和彩色墨每种至少含有染料、水溶性溶剂和水,并且每种在25℃具有5mPa·s至20mPa·s的粘度,和
其中所述各种彩色墨满足S/W≥1的质量比关系,黑色墨满足S/W<1的质量比关系,其中S表示各种墨中含有的水溶性溶剂的量,W表示各种墨中含有的水的量。
<2>根据上面<1>所述的喷墨记录墨组,其中各种彩色墨满足1≤S/W≤1.6的质量比关系,黑色墨满足0.7≤S/W<1的质量关系。
<3>根据上面<1>和<2>中任一项所述的喷墨记录墨组,其中所述彩色墨包括青色墨、洋红色墨和黄色墨。
<4>一种喷墨记录方法,包括:
利用飞墨单元(ink flying unit)排出根据上面<1>和<3>中任一项所述的喷墨记录墨组中的各种墨,所述飞墨单元被配置以通过将脉冲施加给各种墨而使各种墨飞墨,由此记录图像。
<5>一种记录物质,
其中利用根据上面<1>和<3>中任一项所述的喷墨记录墨组来记录所述记录物质。
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申请可解决上述常规问题和提供喷墨记录墨组——其能在黑色墨和彩色墨之间的边界减少利用染料作为着色剂的水性记录墨的渗色和提高水性墨的释放可靠性,利用喷墨记录墨组的喷墨记录方法和记录物质。
附图简述
图1是显示墨盒装载单元的盖子处于打开状态的喷墨记录装置的透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理光,未经株式会社理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8001254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