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碳纳米管取向集合体的制造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180011595.5 | 申请日: | 2011-02-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818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14 |
| 发明(设计)人: | 高井广和;上岛贡;T.B.霍昂;畠贤治;汤村守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瑞翁株式会社;独立行政法人产业技术总合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C01B31/02 | 分类号: | C01B31/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张涛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纳米 取向 集合体 制造 方法 | ||
1.一种碳纳米管取向集合体的制造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工序:
将催化剂负载膜涂布剂涂布在基板上而在所述基板上设置催化剂负载膜,所述催化剂负载膜涂布剂是在有机溶剂中溶解含有铝的金属有机化合物和/或金属盐、以及用于抑制该金属有机化合物及该金属盐的缩聚反应的稳定剂而得到;
将催化剂生成膜涂布剂涂布在所述催化剂负载膜上而在所述催化剂负载膜上设置催化剂生成膜,所述催化剂生成膜涂布剂是在有机溶剂中溶解含有铁的金属有机化合物和/或金属盐、以及用于抑制该金属有机化合物及该金属盐的缩聚反应的稳定剂而得到;
通过化学气相沉积法(CVD)法使碳纳米管取向集合体在所述基板上生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纳米管取向集合体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催化剂负载膜涂布剂中所含的稳定剂为烷醇胺和/或β-二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纳米管取向集合体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催化剂生成膜涂布剂中所含的稳定剂为烷醇胺和/或β-二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纳米管取向集合体的制造方法,其中,在涂布催化剂负载膜涂布剂后,在200℃以上且400℃以下进行加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碳纳米管取向集合体的制造方法,其中,以5分钟以上且3小时以下的时间进行加热。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纳米管取向集合体的制造方法,其中,在涂布催化剂生成膜涂布剂后,在50℃以上且200℃以下进行加热。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纳米管取向集合体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催化剂负载膜含有铝原子及碳原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碳纳米管取向集合体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催化剂负载膜进一步含有氧原子。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纳米管取向集合体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催化剂负载膜为多孔膜。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纳米管取向集合体的制造方法,其中,在使碳纳米管取向集合体在所述基板上生长的工序中,在氛围气体中存在催化剂活化物质。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纳米管取向集合体的制造方法,其中,在使所述碳纳米管取向集合体进行生长的工序前,进一步含有如下形成工序:
使所述基板的周围环境形成含有还原气体的环境,对所述基板及所述还原气体中的至少之一进行加热,对所述催化剂生成膜进行还原及微粒化。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纳米管取向集合体的制造方法,其中,选自所述催化剂负载膜涂布剂中所含的所述金属有机化合物及所述金属盐中的至少之一为铝醇盐。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纳米管取向集合体的制造方法,其中,选自所述催化剂生成膜涂布剂中所含的所述金属有机化合物及所述金属盐中的至少之一为有机酸铁。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纳米管取向集合体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催化剂负载膜的膜厚为10nm以上且100nm以下。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纳米管取向集合体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催化剂生成膜的膜厚为1nm以上且10nm以下。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纳米管取向集合体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催化剂负载膜涂布剂中所含的所述金属有机化合物及所述金属盐的总量与所述稳定剂的混合摩尔比为1:0.01以上且3.0以下的范围。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纳米管取向集合体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催化剂生成膜涂布剂中所含的所述金属有机化合物及所述金属盐的总量与稳定剂的混合摩尔比为1:0.01以上且3.0以下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瑞翁株式会社;独立行政法人产业技术总合研究所,未经日本瑞翁株式会社;独立行政法人产业技术总合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80011595.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4冲程循环内燃机的气缸判别
- 下一篇:一种室内外业务数据的区分方法及设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