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超吸收聚合物颗粒的回收利用有效
申请号: | 201180011218.1 | 申请日: | 2011-0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702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07 |
发明(设计)人: | M.米克纳科斯;C.勒克特;C.泽特泽尔 | 申请(专利权)人: | 宝洁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B17/02 | 分类号: | B29B17/02;A61F13/15;B29B17/00;A61F13/58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封新琴 |
地址: | 美国俄亥俄***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吸收 聚合物 颗粒 回收 利用 | ||
发明领域
本发明涉及先前已被固化的热塑性组合物固定的超吸收聚合物颗粒的回收利用。通过利用包括二氧化碳、丙烷或它们的混合物的超临界流体可将超吸收聚合物颗粒与固化的热塑性组合物分离。
发明背景
在高速制造一次性吸收制品诸如尿布和卫生巾的过程中,经常检测到有瑕疵或残缺的制品并将它们从生产过程中废弃。尽管不适于销售,但是这些废品可包含很贵重的材料而不可丢弃。相反,可能期望从缺陷产品中回收某些材料。尤其期望回收通常包括在一次性吸收制品中的超吸收聚合物颗粒。
现今,大多数一次性尿布使用具有超吸收聚合物颗粒的吸收芯,所述聚合物颗粒掺有纸浆纤维(所谓的“透气毡”),例如纤维素纤维。在这些尿布中,超吸收聚合物颗粒主要被周围的纸浆纤维保持在适当位置。因此可通过将制品撕碎并将超吸收聚合物颗粒摇晃出来回收超吸收聚合物颗粒,所述摇晃是通过例如振动以将颗粒从周围的纸浆纤维中释放出。
然而,对于其中吸收芯不含透气毡或者其中吸收芯仅包含少量透气毡的吸收制品的移动,超吸收聚合物颗粒必须用不同的方式固定,因为它们不再能够被周围的浆纤维保持在适当位置。固定吸收芯内的超吸收聚合物颗粒的一种方式为通过使用粘合剂。尽管这些粘合剂相对于超吸收聚合物颗粒的量以少量使用,但是它们紧密地粘附到超吸收聚合物颗粒。粘合剂除了将超吸收聚合物颗粒彼此连接之外,也能够将超吸收聚合物颗粒固定到诸如非织造纤维网的载体基底。从而,颗粒不能够被简单摇晃出而对其回收利用。
期望具有将超吸收聚合物颗粒与粘合剂分离的方法以便重获颗粒。还将期望能够通过分离后将超吸收聚合物颗粒引入其它新制造的吸收制品中而对它们回收利用。因此,超吸收聚合物颗粒的性能,尤其是关于它们的渗透性,而且还针对它们的容量和自由溶胀速率,不应在回收利用过程中过度降低,其中超吸收聚合物颗粒与固化的热塑性组合物分离。
发明概述
本发明涉及包含超吸收聚合物颗粒的吸收芯。超吸收聚合物颗粒的一部分为回收利用的超吸收聚合物颗粒,所述回收利用包括将受污染的超吸收聚合物颗粒与固化的热塑性组合物分离。
本发明还涉及超吸收聚合物颗粒在吸收芯中的用途,其中所述超吸收聚合物颗粒的至少一部分为回收利用的超吸收聚合物颗粒。
此外,本发明涉及将超吸收聚合物颗粒与固化的热塑性组合物分离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提供超吸收聚合物颗粒与固化的热塑性组合物的附聚物,其中所述超吸收聚合物颗粒的至少一部分粘附到所述固化的热塑性组合物的至少一部分,
b)使所述附聚物经历超临界流体,所述超临界流体包括二氧化碳、丙烷或它们的混合物。
通过所述方法获得的分离的超吸收聚合物颗粒的尿液渗透性测量值在所述超吸收聚合物颗粒经历步骤a)和b)时降低不超过40%。
附图简述
通过参照以下说明、所附权利要求和附图,将会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这些和其它特征、方面和优点,其中:
图1为作为本发明吸收制品的实例的尿布的平面图。
图2为用于进行尿液渗透性测量测试的适宜渗透性测量系统的局部横截面侧视图。
图3为用于进行尿液渗透性测量测试的活塞/滚筒组合件的横截面侧视图。
图4为适用于图3中所示出的活塞/滚筒组合件的活塞头的顶视图。
图5为放置在用于溶胀相的烧结盘上的图3的活塞/滚筒组合件的横截面侧视图。
发明详述
定义
“吸收制品”是指吸收和容纳身体流出物的装置,并且更具体地讲,是指紧贴或邻近穿着者的身体放置以吸收和容纳从身体排出的各种流出物的装置。吸收制品可包括尿布、裤、训练裤、成人失禁内衣、卫生巾等。如本文所用,术语“体液”或“身体流出物”包括但不限于尿液、血液、阴道分泌物、乳汁、汗液和粪便。本发明优选的吸收制品为尿布、裤、训练裤和/或卫生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宝洁公司,未经宝洁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8001121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