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事件信息管理系统、事件管理方法及程序无效
申请号: | 201180007999.7 | 申请日: | 2011-0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826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14 |
发明(设计)人: | 木下聪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6F17/30 | 分类号: | G06F17/30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王波波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事件 信息管理 系统 管理 方法 程序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表示监视对象状态的事件的历史进行保存和管理的事件信息管理系统,以及一种事件管理方法及其程序。
背景技术
作为一种业务系统,事件数据库是已知的,其使得能够通过保存已发生事件的历史来搜索业务处理的进展状态。事件是对表示实体(entity)状态的上下文(context)信息中的变化加以表示的数据,以及实体是业务处理中发生的事件所表示的信息的主体(subject),例如,人、物品或地点。通常而言,事件包括事件发生时间、上下文信息、和条目(entry)ID(标识),其中条目是上下文的主体。
作为示例,将参考用于监视物流的业务系统的案例,来更详细地描述事件数据库。
用于监视物流的业务系统可以只需成如下结构:GPS终端或温度传感器附着于要配送的单独物品上,并且以每个物品为单位定期检测和存储位置信息或温度信息。然而,在典型的物流业务中,逐步“整合”物品,例如,将物品装载到货盘上,将货盘装于集装箱中,以及将集装箱装载到货船上。因此,为了减少成本及时间和劳力,通常采用如下结构,即以集装箱为单位或以货船为单位来测量位置或温度,通过多种方法来使集装箱或货船的位置信息或温度信息反映装于集装箱或货船中的物品的位置信息或温度信息,使得能够跟踪每个物品的位置或温度,而不用以物品为单位提供GPS或温度传感器。因此,可以在不以物品为单位测量位置或温度的情况下,在配送期间搜索超过特定温度的物品或者搜索没有卸到仓库中的滞留物品。
在这种业务系统中,发生包括位置信息或温度信息作为上下文的事件,且事件的实体从“物品”改变为“货盘”、“集装箱”、“货船”。如此构造,使得事件以秒为单位发生。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物品搜索不会如此频繁的进行。此外,在物流中,要多次整合物品,使得要整合的物品数变得相当大。此外,在物流过程中装载和卸载操作的场景中,针对给出命令以整合或解开物品,要产生许多事件。
作为相关技术,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项技术,将与特定对象的状态相关的实际测量数据反映到与该特定对象相关的另一对象的状态信息上。专利文献1公开了上下文提供设备在从终端接收到针对指定对象的位置信息的请求时查找基于指定对象的上下文信息的另一相关对象的上下文信息,并向终端返回在查找到的基于指定对象的上下文信息的另一相关对象的上下文信息中所包括的位置信息,作为指定对象的位置信息。
专利文献1:日本未审专利公布2005-293012
然而,在采用专利文献1中所描述的相关技术来搜索处于与搜索条件相匹配的条件下的对象的情况下,必然要检查所有对象的条件信息。此外,对于没有测量其条件信息的对象而言,必然要检查所有对象的条件信息。对于没有测量其条件信息的对象而言,必然要基于关于该对象的上下文信息中所包括的链接信息跟踪到另一对象的上下文信息,并检查关于所跟踪到的另一对象的跟踪上下文信息中所包括的条件信息。因此,对于专利文献1的相关技术,存在如下问题:用于执行搜索处理的工作量随着没有测量其条件信息的对象的数目变大而增大,且完成搜索所需的时间变长。
作为示例,将参考用于监视物流的业务系统的案例,说明专利文献1中所描述技术的问题。对于用于监视物流的业务系统,有必要在将多个物品装载到货盘上时执行设置,将每个物品与该货盘相关联,以及有必要在配送期间搜索超过特定温度的物品时从每个物品的上下文信息查找相关联货盘的上下文信息。当所查找的货盘的上下文信息中记录的温度与搜索条件相匹配时,则该物品是搜索结果。因此,装载到货盘上的物品的数目越大,用于执行搜索处理的工作量就增加得越多。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相关技术的问题,以及当监视对象被分类为监视对象及在所述监视对象中容纳的其它监视对象时,使得能够搜索其它监视对象的状态,以及即使在监视对象的数目增加时,也能够有效地抑制用于执行搜索处理的工作量。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电气株式会社,未经日本电气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8000799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