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吸水性树脂的制造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180006779.2 | 申请日: | 2011-01-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127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03 |
| 发明(设计)人: | 鹰合俊博;藤野真一;和田英训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日本触媒 |
| 主分类号: | C08J3/12 | 分类号: | C08J3/12;B01J20/26;C08F6/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李茂家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吸水性 树脂 制造 方法 | ||
1.一种吸水性树脂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使不饱和单体聚合的聚合工序,和,
使将聚合中或聚合后的含水凝胶状交联聚合物细粒化而获得的固体成分浓度为45重量%以上的颗粒状含水凝胶状交联聚合物干燥的干燥工序,
所述干燥工序中的干燥使用通气带式干燥机,且使下述数学式1所示的颗粒状含水凝胶状交联聚合物的落下飞散率为1重量%以下,
[数学式1]
落下飞散率[重量%]=[1-干燥工序所得的颗粒状含水凝胶的固体成分量/向通气带供给的颗粒状含水凝胶的固体成分量]×100。
2.一种吸水性树脂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使不饱和单体聚合的聚合工序,和,
使将聚合中或聚合后的含水凝胶状交联聚合物细粒化而获得的固体成分浓度为45重量%以上的颗粒状含水凝胶状交联聚合物干燥的干燥工序,
所述干燥工序的干燥中使用具备通气板的通气静置分批式干燥机,且使下述数学式2所示的颗粒状含水凝胶状交联聚合物的落下飞散率为1重量%以下,
[数学式2]
落下飞散率[重量%]=[1-干燥工序所得的颗粒状含水凝胶的固体成分量/向通气板供给的颗粒状含水凝胶的固体成分量]×100。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燥工序中,所述通气带上或所述通气板上包含使所述颗粒状含水凝胶凝集的凝集区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在所述凝集区间使所述颗粒状含水凝胶凝集的方法为选自下述(1)~(5)中的至少一种:
(1)抑制干燥初期的干燥速度从而确保凝集时间的方法;
(2)在干燥初期提高干燥室内的湿度从而促进凝集的方法;
(3)在干燥初期设置压粘装置而强制使其凝集的方法;
(4)在干燥初期喷雾凝集剂而强制使其凝集的方法;
(5)冷却颗粒状含水凝胶从而使其凝集的方法,
经过所述凝集区间后,在150~250℃下干燥凝集的颗粒状含水凝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通气带式干燥机具有多室结构,所述颗粒状含水凝胶的干燥开始后固体成分浓度的上升幅度保持在10重量%以内的时间为5分钟以上。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向所述干燥工序中供给的所述颗粒状含水凝胶的重均粒径(D50)为1mm以上。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通过聚合工序中的水分蒸发或吸水性树脂微粉的添加,颗粒状含水凝胶的固体成分浓度得以提高。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以使所述颗粒状含水凝胶的厚度的平均值为1~30cm以上的方式向所述通气带上或所述通气板上供给该含水凝胶。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制造方法,其包括将吸水性树脂微粉或其加水物再循环到所述聚合工序或所述干燥工序中的工序。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干燥工序中,使所述颗粒状含水凝胶与露点70~100℃的气体接触5分钟以上后用露点70℃以下的气体进行干燥。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周期性地去除由于所述颗粒状含水凝胶落下和/或飞散到所述通气带外或所述通气板外而产生的滞留物。
12.根据权利要求1~11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通气带或所述通气板为冲孔金属。
13.根据权利要求1~12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通气带或所述通气板的开孔率为20~50%。
14.根据权利要求1~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聚合工序中的聚合为使水分蒸发的连续捏合机聚合或连续带式聚合。
15.一种吸水性树脂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使不饱和单体聚合的聚合工序,和,
使将聚合中或聚合后的含水凝胶状交联聚合物细粒化而获得的固体成分浓度为45重量%以上的颗粒状含水凝胶状交联聚合物干燥的干燥工序,
所述干燥工序中的干燥使用通气带式干燥机,且从所述通气带式干燥机周期性地去除落下滞留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日本触媒,未经株式会社日本触媒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80006779.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