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成型防弹衣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80006166.9 | 申请日: | 2011-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134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03 |
发明(设计)人: | M·J·仇;C·K·迪基恩 | 申请(专利权)人: | 纳幕尔杜邦公司 |
主分类号: | F41H5/04 | 分类号: | F41H5/04;B29C70/16;B32B1/04;B32B5/28;B32B5/12;B32B27/02;B32B27/12;B32B27/04;B32B27/34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邹雪梅;李炳爱 |
地址: | 美国特***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成型 防弹衣 及其 制备 方法 | ||
发明背景
1.发明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女式防弹衣中的制品以及用于制备该制品的方法。
2.相关领域说明
授予Fels等人的美国专利6,048,486描述了一种芳族聚酰胺平坦结构,具体地为由芳族聚酰胺纤维制成的平坦纺织品结构的轮廓的形成方法。防弹衣的轮廓是通过在180-300℃的温度范围内以及压力范围为4-8巴而模塑成形的。通过模塑形成轮廓的平坦结构尤其适合用来制造防弹的女式防护服及防弹头盔。其防子弹及弹片穿透的效果不受模塑方法的影响。
授予Fels等人的美国专利6,034,004涉及一种防护服,该防护服包括一层防护层,或多层互相叠加以及选择性地互相连接的防护层,这些防护层可包含由具有防弹作用的纤维制成的平坦纺织品结构,其中防护层具有用于贴合身体形状的轮廓外形,此轮廓外形通过一种执行时未同时使用树脂的模塑方法来施加。
授予Moureaux等人的美国专利5,943,694描述了一种防弹衣,具体地为一种供女性穿着者使用的防弹衣,该防弹衣由多层防穿透材料制成,例如由芳族聚酰胺纤维制成,这些防穿透材料层经过特殊成型以贴合要保护的身体区域,如女性穿着者的胸部。该防弹衣的成型部分通过连续材料层中的一系列省缝保持其外形。材料层中的每个省缝均包括大致为V形的部分,该部分的边缘接合形成省缝。材料的V形部分自身折叠以形成褶裥,该褶裥被折叠到省缝的一侧,以增加邻近的材料部分上面或下面的厚度。
发明概述
本发明涉及用于防弹衣中的制品,该制品包含多个层叠布置的不连续片材(sheet)组件(subassemblies),所述片材组件在未粘结情况下成轮廓为女性胸部的形状,使得胸部轮廓彼此交替定位。组件中的每个均为片材,所述片材包含:
(i)至少两个非织造层,每层包括多根非织造连续复丝聚合物纱线,其具有50-4500分特的线密度、10-65克/分特的韧度、150-2700克/分特的模量、以及1-8%的断裂伸长率,非织造层中的纱线均被布置成基本上彼此平行,前提条件是,任一层中的纱线的取向均相对于接触此任一层的任何其它层的纱线的取向错开,
(ii)热固性或热塑性膜或粉末粘合剂,和
(iii)涂层树脂,使得当被表示为一个组件中的树脂、粘合剂加上纱线的总重量的百分比时,粘合剂和涂层树脂的重量百分比在0.5%至30%的范围内,其中
组件不含省缝(darts)、接缝(seams)或褶裥(pleats)。
本发明还涉及成轮廓的防弹衣制品的形成方法,该方法按顺序包括以下步骤:
(a)对平坦非织造组件片材进行定长度切割,其中片材进一步包含:
(i)连续复丝聚合物纱线的至少两个非织造层,其中纱线具有50-4500分特的线密度、10-65克/分特的韧度、150-2700克/分特的模量、以及1-8%的断裂伸长率,每层中的纱线均被布置成基本上彼此平行,前提条件是,任一层中的纱线的取向均相对于接触此任一层的任何其它层的纱线的取向错开,
(ii)粘合剂,和
(iii)涂层树脂,使得当被表示为组件中的树脂、粘合剂加上纱线的总重量的百分比时,粘合剂和涂层树脂的重量百分比在0.5%至30%的范围内,
(b)将切割的片材预加热至100℃至160℃的温度,
(c)将预加热的片材在未经省缝或打褶的情况下放入具有至少一个成轮廓的表面的模具中,
(d)在100-175℃的温度和0.3-100巴的压力下将片材模塑0.5-15分钟以形成成轮廓的组件,
(e)将组件冷却至60℃或更低的温度,
(f)将组件从模具中取出,
(g)根据需要重复步骤(a)-(f)以提供所期望数量的组件,以及
(h)将多个组件组装成防弹衣制品,使得轮廓彼此交替定位。
发明详述
制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纳幕尔杜邦公司,未经纳幕尔杜邦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8000616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