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包含检测USB主机操作系统类型的USB装置枚举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180005408.2 | 申请日: | 2011-08-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138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03 |
| 发明(设计)人: | 陈俊儒;徐英哲;张朝江;黄文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F9/445 | 分类号: | G06F9/445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任默闻 |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竹***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包含 检测 usb 主机 操作系统 类型 装置 枚举 方法 | ||
相关申请交叉引用
本申请依据35U.S.C.§119要求2010年8月24日递交的,申请号为61/376,413美国临时专利申请案的优先权,并且将该申请在此合并作为参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于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以下简称为USB)装置枚举(enumeration),特别是有关于USB装置首先检测USB主机上操作系统的类型(Operating System,OS),接着使用特定于所检测的操作系统类型的处理来执行USB装置枚举。
背景技术
USB装置枚举是当装置与主机相耦接时,由USB装置和USB主机所执行的处理。当USB装置与主机解耦再重新耦接时,或者当主机重启等情况时,重复进行装置枚举处理。装置枚举处理期间,USB主机从USB装置收集装置类型与特性信息,并且分配给USB装置一个地址。
随着越来越多的装置被设计为USB兼容装置(例如,人机接口装置(human interface device)、海量存储装置(mass storage devices)、音频装置、视频装置、通信装置、打印机、以及各种其他种类的USB装置),USB主机经常具有对应各种类型USB装置的各种功能。例如,远程网络驱动程序接口规范(Remote Network Driver Interface Specification,以下简称为RNDIS)是一种USB网络接口装置,在WindowsTM XP及后期的WindowsTM操作系统上得到支持;网络分享装置(Internet Sharing Device,以下简称为ISD)是一种RNDIS,在WindowsTM VistaTM及后期的WindowsTM操作系统上得到支持;通信装置等级/以太网控制模型(CDC/ECM(Ethernet Control Model),以下简称为CDC/ECM)是一种USB网络接口装置,由MACTM OS及LinuxTM支持。同时,因为许多计算机平台支持USB,业界希望任何给定的USB装置都能耦接并且为不同的计算机平台所使用。但是,不同的操作系统通常支持不同的USB装置类型,并且基于装置所耦接的主机类型,所需的装置枚举处理可能不同。对于给定的USB装置,使用单一枚举流程或枚举序列通常难以满足所有操作系统。
发明内容
如上所述,基于装置所耦接的USB主机类型,USB装置枚举处理可能不同。由此,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方法,其中USB装置执行对应不同操作系统类型的枚举处理,并且当USB装置耦接于USB主机时,在开始实际的枚举处理之前,USB装置首先识别USB主机的操作系统类型。接着,USB装置依据识别出的操作系统类型执行适当的枚举步骤。
进一步地,USB主机的基本输入输出系统(Basic Input Output System,以下简称为BIOS)表现可能改变USB装置执行的操作系统-类型检测流程。由此,依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当USB装置耦接于USB主机时,USB装置检测主机是否处于BIOS阶段,假如是,则USB装置改变其表现以防止在BIOS阶段发生操作系统-检测流程。特别的,特定的供应商标识(ID)用于完成这一目标。
此外,依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装置枚举流程由系统供应商配置,因此USB装置能够适应不同应用。
相应地,本发明提供一种USB装置枚举方法,其实质上避免了因为相关领域的限制与缺点所引起的至少一个问题。
本发明的一目的在于提供USB枚举方法,允许USB装置可靠地执行针对不同主机操作系统类型的装置枚举。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USB枚举方法,减少BIOS阶段不想要的影响。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可由客户配置的USB枚举,能够灵活地处理不同的主机操作系统类型。
本发明的其他特性与优势将由具体实施方式给出,或者可以从本发明轻易地得知,或者从依本发明的实践中得出。本发明的目的与其他优势将由实施方式、权利要求以及附图特别指出的架构实现和得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8000540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