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燃料电池的结构体有效
申请号: | 201180004686.6 | 申请日: | 2011-07-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811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1 |
发明(设计)人: | 大森诚;吉冈邦彦;龙崇;铃木宪次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碍子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M8/24 | 分类号: | H01M8/24;H01M8/02;H01M8/12 |
代理公司: | 上海市华诚律师事务所 31210 | 代理人: | 李晓 |
地址: | 日本国爱知县名***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燃料电池 结构 | ||
1.一种燃料电池的结构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内部形成有气体流路的平板状的多孔质的支承基板;
多个发电元件部,其分别设置在所述平板状的支承基板的主面中相互分离的多处,每个所述发电元件部至少由内侧电极、固体电解质和外侧电极层叠构成;和
1个或多个电连接部,其分别设置在1组或多组相邻的所述发电元件部之间,使相邻的所述发电元件部的一方所述发电元件部的内侧电极和另一方所述发电元件部的外侧电极电连接,
所述各电连接部由:由致密材料构成的第1部分、和与所述第1部分连接且由多孔质材料构成的第2部分构成,
所述平板状的支承基板的主面的所述多处分别形成有第1凹部,该第1凹部具有:由所述支承基板的材料构成的底壁,和遍及整周的、由所述支承基板的材料构成的周向封闭的侧壁,
所述各第1凹部中分别埋设有对应的所述发电元件部的内侧电极,
所述被埋设的各内侧电极的外侧面分别形成有第2凹部,该第2凹部具有:由所述内侧电极的材料构成的底壁、和包括所述内侧电极材料构成部分的周向封闭的侧壁,
所述各第2凹部分别埋设有对应的所述电连接部的所述第1部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电池的结构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各第2凹部的周向封闭的侧壁遍及整周、由所述内侧电极的材料构成。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燃料电池的结构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侧电极的所述第2凹部以外的外侧面、所述电连接部的第1部分的外侧面、和所述支承基板的所述主面构成一个平面。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燃料电池的结构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凹部中所述底壁的平面部和所述侧壁的平面部所构成的角度为90~135°。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燃料电池的结构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凹部中所述底壁的平面部和所述侧壁的平面部相交的部分为圆弧状,圆弧的半径相对于所述第1凹部的深度的比例为0.01~1。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燃料电池的结构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平板状的支承基板的相互平行的两侧的主面分别形成有所述多个第1凹部,
所述支承基板的两侧的主面的所述各第1凹部中分别埋设有对应的所述发电元件部的内侧电极,
形成于所述被埋设的各内侧电极的外侧面的所述第2凹部中,分别埋设有对应的所述电连接部的所述第1部分,
所述支承基板的两侧的主面分别设置有所述多个发电元件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碍子株式会社,未经日本碍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80004686.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工厂高温尾气余热回收装置
- 下一篇:蜡烛架